• 鉴赏学习 | 忍冬花金银花六首:蓬门不识金银气,唤取芳名作忍冬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25075|回复: 5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9-17 06:19:0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初衣胜雪

晚春早夏金银花六首赏读:识得金银气未曾,野花开到忍冬藤

夏天到了,往往消暑的药饮当中,会有金银花露,温和清凉,润肺解毒。

金银两个字,向来俗气,但是金银花露连读,却别有一种仙意和清芬,那么金银花是什么花,为什么叫作金银花呢?

金银花最初是叫忍冬。

起源于先秦的《神农本草》,写明了忍冬是一味药用。“气味甘、温,无毒。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证明先秦和汉朝时期,就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

而南北朝时代的《本草经集注》则加上了“十二月采,阴干。今处处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人惟取煮汁以酿酒,补虚治风。”

那么在先秦到南北朝阶段,忍冬是山野常见的藤类草本,因为其藤叶在冬天凌寒不凋谢,这种藤本,叫作忍冬。而当时是在农历的岁末,采集忍冬藤上初生的藤蔓枝叶,晒干后,进行药用。可以预防治疗时气温病,祛风除湿。

人们用采集风干的忍冬藤煮出汁液,酿造酒水,药食两用。

那么忍冬花,是什么时候用作药用的呢?

实际上这真说不清,因为当人们确定一种草本可以治疗疾病时,往往会充分利用。尤其古代医药不发达,且药食同源,有理由相信,当错过了忍冬的嫩叶,忍冬的花一样当作了药物。且忍冬藤本,可以入酒,证明不难吃,人们绝对不会错过晚春初夏的忍冬花。

“婆娑石上舞林影,付与一世专雌黄。
寂寥吾意立奴会,可忍冬花不尽觞。”
北宋 · 黄庭坚《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节录

黄庭坚是北宋早期人,和苏轼同时代。这首诗是写给一个朋友回乡省亲,省亲的目的是孝顺父母。黄庭坚知识渊博,以草药嵌入诗里,送给朋友,是让他多注意父母的身体,这些药名,可以备不时之需。

那么黄庭坚这首诗里,谈到了忍冬花,也谈到了忍冬花入酒。

至少在黄庭坚时代,忍冬花,就作为了草药和药名单独存在。有一味中药,就是忍冬花。

《苏沈良方》是宋朝根据苏轼沈括的一些笔记实录编撰而成。

里面谈到了忍冬“经冬不凋。四月开花,极芬,香闻数步,初开色白,数日则变黄。每黄白相间,故一名金银花。花开曳蕊数茎如丝,故一名老翁须,一名金钗股。冬间叶圆浓,似薜荔枝,一名大薜荔,可移根庭槛间,以备急。花气可爱,似茉莉、瑞香、甘草。”

可以知道在北宋,忍冬花的另一个称呼,就是金银花,这是民间的称谓。忍冬四月开花,极其芬芳,花开时,是白色的,数天后变黄。一树之间,花朵次第,黄白相间,所以叫金银花。花蕊像胡须,又叫老翁须,像女子的头钗。花香可爱,类似夏天的茉莉,瑞香,甘草。可以在庭院中种植,以备疾病的需要。

里面还谈到了与其用干燥的忍冬藤,不如用最新鲜的忍冬花入药,效果更好。

宋朝在医药上比唐朝有系统性的进步,鼓励官方和民间的医药发展。所以像金银花这样的草药,迅速传播种植,山乡城市,流行开来。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南宋 · 范成大 馀杭
南宋的范成大某年到了杭州,恰恰是春暮。但是帝都杭州的郊外,到处都种植着金银花和蔷薇,且正是最美的花期。

春天要过去了,各种山花都消歇了花事,用花落来送走春天。

但是这里不一样啊,忍冬花连绵,蔷薇花处处,忍冬花的香气清新,蔷薇花的香气馥郁,这里的千村万落,都笼罩在一片动人的花香里。

那么南宋杭州附近的村落,种植金银花和蔷薇,就是为了帝都的面子工程吗?

当然不全是。

作为首都,这里容纳百万人口,商业繁华,各种产业兴起。

蔷薇无疑可以是制作香水的原料,因为蔷薇露在当时流行。而金银花则是供京城的药用。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城市的居民大量依赖中药草本,而无疑金银花物美价廉。这千村万落就是提供金银花医药的基地。

“细雨朝来湿白沙,风前整整复斜斜。
林蕉间展琉璃叶,野蔓竞发金银花。
田父扶犁驱一犊,稚女踏车垂两丫。
年年梅熟愁蒸暑,却爱小池鸣乱蛙。”
元 · 吕诚《首夏田家雨中 》

时间来到了元朝,繁华的宋朝覆灭,很多文明倾塌。

但是金银花却从山野藤蔓野花,变作了乡村家园之花。

人们常见,因为常见,且金银花生命力强悍,这些移植栽种的金银花,最后也和野花一样,随意缭绕在人家的篱落间。不知道历史的人,还以为它们天生就在这里。

比如这首诗写了初夏的江南农家。

细细密密的雨打湿了沙滩,且有初夏的风。

水边人家院子边长着芭蕉林,芭蕉抽出了绝美的玻璃一样的绿叶,而篱笆上开满了金银花。

农家丈夫扶着犁,在水田里耕种,小女孩子在田边踏着水车,垂着可爱的两条小辫子。

我最烦夏天的暑热,却喜欢此时,蛙声处处的早夏田园之美。在暑热未来之时,这里的场景足够清美清新。

明朝则是金银花更加广泛种植和运用的时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确了四月采花,花的药用价值等同藤蔓。这也是后世多用金银花入药的缘故。明朝还兴起金银花入茶,养生保健。

到了清朝,医家开始炮制金银花露,萃取金银花有效的部分。

“佳名传本草,旧识鹭鸶藤。
黄白移时变,金银任俗称。
但闻兼叶晒,宁解带花蒸。
方法谁边得,园林手种曾。”
清初 · 查慎行《院长惠家制金银花露一瓶赋谢二十韵 》节录

查慎行,也就是金庸的祖先,清朝高官翰林编修,他获得了名医制作的金银花露一瓶,写诗感谢。

金银花就是忍冬,神农本草就流传下来,不过民间是叫鹭鸶藤。

金银花的黄花白花,是随着时间变化的花色,而金银花是忍冬花的俗称。

以前都是晒叶子,得到忍冬的草药,哪里有这样带花蒸露的方法和效果好呢?

这是谁想出的办法啊。

当然是名医惠某的秘方。

清朝代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 》:“忍冬藤花(即金银花)蒸取,鲜花者香,干花者少逊,气芬郁而味甘,能开胃宽中,解毒消大,暑月以之代茶,饲小儿无痘毒,尤能散暑。”

赵学敏比查慎行晚几十年,到了赵学敏时代,金银花露已经在街市流行。能够蒸取金银花露的,大抵也是大医堂。不过市场需求如此巨大,金银花露也就成为普通百姓的夏天药露了,药食两用。

“识得金银气未曾,野花开到忍冬藤。
愿他遍地沾时雨,并作人间五谷登。”
清 · 刘绎《野花 其一》

实际清朝是最多留有金银花诗的朝代,金银花,金银花露,深入到平凡的生活当中。

当然对于金银花之所以叫金银花,清朝人也好奇。

金银花开,你闻到金子和银子的味道了吗?

如果这种野花非要叫金银花的话,那就是它开在雨水充足的早夏,预兆着五谷丰登的丰收,金银满仓。

实际金银花是宋朝人对于金银的色彩的喜爱,还有金银所蕴含的长久笃定。宋朝还真是一个崇尚财富的朝代,人们谈论起金银,并不觉得庸俗,反而是一种向上亮丽的追求。这在宋朝的很多诗词里都有表现。

宋朝人叫忍冬花为金银花,也包含着永恒,持久,健康,幸福吧。

只不过到了明清,金银作为恶俗富贵的表达,人们不愿意多用。

当然也就奇怪好好清芬的花朵,何以叫金银花。

“记得炎天香气浓,深黄淡白绕如龙。
蓬门不识金银气,唤取芳名作忍冬。 ”
清 · 刘荫 《忍冬藤(即金银花)》

我最记得夏天时,金银花开,香气浓郁,而金银花深黄浅白的花朵,缭绕在花架树木上盛开,宛如一条黄白花朵组成的巨龙。

家乡的山野之人,并不知道这叫金银花,反而一直有着古老朴素的称呼,叫它忍冬花。

或者如人生,忍过了最残酷的寒冬,迎来了绚烂的辉煌吧。

你喜欢这种花叫金银花还是忍冬花呢?

其实我都喜欢。忍冬藤上金银花,雨打风吹都不怕,要留清芬护万家。




上一篇:唐代和尚的一首诗,侠气之重,连李白杜甫都自叹不如
下一篇:柳永最有名的两首都市词,一首写尽杭州繁华,一首写尽开封昌盛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东方.启明星 2024-9-17 11:36 +1
观自在/可大 2024-9-17 09:53 +1
章显引 2024-9-17 09:12 +1
梨花微雨!! 2024-9-17 06:48 +1
+1
25080°C
5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9-17 06:43:11 |显示全部楼层
这六首关于金银花(忍冬花)的诗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种花的热爱与珍视。金银花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诗人们笔下常见的题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诗歌描绘了金银花从古至今的变迁,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岁月的见证。金银花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成为中药中的重要一员,其甘温无毒、解毒消暑的特性使得它在炎热的夏季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首诗中提到“蓬门不识金银气,唤取芳名作忍冬”,道出了许多人对金银花的认知局限,似乎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美与价值。这种意象既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纯朴认知,也反映了在追求物质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植物的深厚文化底蕴被忽视。

在黄庭坚的诗中,“寂寥吾意立奴会,可忍冬花不尽觞”,可以感受到他对忍冬花的深情厚谊,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那种以花为媒的情愫,在每一杯酒中都醉心绵长。

范成大的描述则让我们感受到春末时节,金银花与蔷薇同盛的景象,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在这样的环境中,忍冬花的清香与蔷薇的馥郁交织,形成了对春天最后的告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元朝到清朝,金银花逐渐成为身边常见的花卉,而通过对它的种植与应用,反映出民间智慧的传承与对自然的敬畏。尤其是清初查慎行的诗,对于金银花露的赞美,展示了人们对传统草药的重视和利用的智慧。

总的来说,金银花不仅是一朵简单的花,它承载着历史文化、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对生命的热爱。将金银花称为忍冬花,让它回归本源,赋予它更多的生命力与灵动。

至于你个人更喜欢哪种称谓,其实都能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理解与尊重。“忍冬花”更显得古朴,饱含着历史的厚重;而“金银花”则带有更多的时代气息,象征着生机与财富。两者皆美,各有千韵,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诗国11周年庆,AI评论功能免费开放5天给全员使用体验)
发表于 2024-9-18 06:35:1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9-19 07:59: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9-17 06:43
这六首关于金银花(忍冬花)的诗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种花的热爱与珍视。金银花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诗人们笔下常见的题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诗歌描绘了金银花从古至今的变迁,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岁月的见证。金银花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成为中药中的重要一员,其甘温无毒、解毒消暑的特性使得它在炎热的夏季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首诗中提到“蓬门不识金银气,唤取芳名作忍冬”,道出了许多人对金银花的认知局限,似乎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美与价值。这种意象既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纯朴认知,也反映了在追求物质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植物的深厚文化底蕴被忽视。

在黄庭坚的诗中,“寂寥吾意立奴会,可忍冬花不尽觞”,可以感受到他对忍冬花的深情厚谊,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那种以花为媒的情愫,在每一杯酒中都醉心绵长。

范成大的描述则让我们感受到春末时节,金银花与蔷薇同盛的景象,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在这样的环境中,忍冬花的清香与蔷薇的馥郁交织,形成了对春天最后的告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元朝到清朝,金银花逐渐成为身边常见的花卉,而通过对它的种植与应用,反映出民间智慧的传承与对自然的敬畏。尤其是清初查慎行的诗,对于金银花露的赞美,展示了人们对传统草药的重视和利用的智慧。

总的来说,金银花不仅是一朵简单的花,它承载着历史文化、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对生命的热爱。将金银花称为忍冬花,让它回归本源,赋予它更多的生命力与灵动。

至于你个人更喜欢哪种称谓,其实都能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理解与尊重。“忍冬花”更显得古朴,饱含着历史的厚重;而“金银花”则带有更多的时代气息,象征着生机与财富。两者皆美,各有千韵,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诗国11周年庆,AI评论功能免费开放5天给全员使用体验)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9-19 08:23:54 |显示全部楼层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09-19 07:59
谢谢点评https://app.qingfe.com/public/emotion/face ...


不客气!很高兴你喜欢我的点评。如果还有其他诗歌或者相关的问题,欢迎随时分享!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10 14:32: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