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尚客 高级会员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5-23 06:24:5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余烟之南  诗词大宝库

李白《将进酒》中有句名言“古来圣贤皆寂寞”,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小的时候很难理解这句诗,因为在书上和电视上看到的圣人贤人都是前呼后拥的,为什么还会寂寞呢?

长大了才知道,真正的寂寞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并不是身边的人多就不寂寞了。

01

唐代文人的寂寞孤独,常常是在政治上的抱负很难实现,心灵上又没有可以时时交流的人,从心底滋生出一种酸涩的感触,全部融入诗文中。

李白和杜甫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是孤独的。

还记得李白的《月下独酌》吗?一个男人,一壶浊酒,举杯对月,伴影同行。

这得什么境界,才能和月亮对话、与影子跳舞?真是该类诗篇中的经典之作。

有一定人生经历的人才能深刻地体会出诗人孤独的内心。

李白和杜甫年龄相差11岁,李白大部分的人生轨迹是在盛唐时期,虽然他个人抱负一直未能实现,但是当时正值开元盛世,社会相对来说是安定的,所以他的诗文中更多的是抒发个人情感。

杜甫就不一样了,他出生于公元712年,在44岁时赶上了安史之乱,这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所以杜甫后期的很多诗作都染上了悲凉的色彩。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杜甫是一个超级爱国的文人,可以说从他44岁到59岁离开这个世界,15年间大部分作品都在抒发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对个人命运的悲叹。读了很多杜甫的诗,每次都被他带到忧伤的情绪中。

李白和杜甫都孤独,但是孤独的原因并不完全一样。李白很多时候是因为怀才不遇、理想未能实现而孤独;

杜甫的孤独则更深一层,除了自己仕途上不顺利,更多的是国家分裂连年征战,不能和亲人相聚的孤独。

02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四句的小诗,20个字,全部写景,是李白孤独诗的代表作。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创作于公元753年,那年李白53岁,正值晚年,来到了安徽宣城,在这个阶段写下了好几首关于敬亭山的诗,这首诗孤独感最强;

另外一种说法是这首诗写于李白暮年,就是公元761年左右。李白50多岁时,虽然在仕途上不够顺利,但是他的诗名传遍天下,如日中天,在文学圈很有名气。

公元753年在安徽那次旅途中,他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热情款待,有不少诗为证,所以应该不会有那么孤独的感觉。

而到了公元761年,李白已经60多岁了,经历了安史之乱和牢狱之灾,再次来到宣城,没有了朋友热闹喧嚣的迎来送往,一个人孤独地行走,这种感觉更像诗中的情景。

当然,因为诗作本身没有记载创作年代,所以只能推测。
这首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字面的意思是天上的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天空中的云彩却一片也不愿停留,慢慢地飘远。

这样的意境大家可以感受下,李白似乎想表达鸟儿、云儿都不愿意陪伴我,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可能就是我了吧。

同时,“尽”和“闲”又给读者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诗人内心孤独,独自享受这样的意境,这很符合李白的仙道思想。

后面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看”字古音为一声,但现在大多读四声。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拟人的写法,李白把“敬亭山”写成了朋友,甚至是知己。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刻,李白的知己就是敬亭山。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之间怎么看都不相厌,只有我跟眼前这座敬亭山了。

李白这辈子一直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经常被人挤对,无奈中寄情于山水。这首诗,李白一直在写美景,读过却觉得满心都是孤独的情感。

他笔下的敬亭山和自己相对而视,含情脉脉。这山对自己很钟情,比很多人强多了。而鸟啊,云啊,此刻都不重要了,即便你们都走了,我还有敬亭山。

20个字,极具功底。

03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再来看看杜甫的《登高》,也是一首孤独诗的上乘之作,或者说是杜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被无数人喜欢、吟诵。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是在台湾作家三毛的作品中,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当时三毛只引用了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写于杜甫56岁那一年,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杜甫自己的生活依然是颠沛流离,再加上生活贫困,年老多病,各种苦涩堆积在一起。

秋日杜甫独自登高,借景抒怀,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被认为是文学史上写悲秋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也被称作“七律之冠”。

这首诗写作的地点是夔州,当年杜甫本来在成都的草堂生活,但是由于朋友严武去世,不能再资助他,只好离开成都,来到夔州并且在那里生活了几年。

这年秋天,他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瑟瑟的秋风吹来,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

白帝城都不陌生,李白在这里接到了被赦免的好消息,愉快地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而杜甫的这首诗也很有气势,但是情绪完全不同。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先我们要了解夔州,那里以猿多而著称,长江峡口更以风大而闻名。这首诗前两个字一下子就把人的心抓住了,仿佛来到了大风天的夔州,满耳听到的都是凄厉的猿叫声,又因为地势是在山谷中,所以还有回声,那种悲凉的感觉立刻有了。

第二句写得其实非常美,“渚”就是小洲。第一句中“风”对“天”,“急”对“高”,第二句“渚”对“沙”,“清”对“白”,14个字,字字精确。

两句诗的整体意思是:秋高气爽,风声急促,猿啼凄切悲凉。清澈的水中小洲一片凄清,白沙满地,鸟儿们在急风中飞舞盘旋着。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滚滚”是这两句诗中的点睛之笔,写出了树叶落下沙沙的声音,江水翻腾时波涛的汹涌,让人感觉景在眼前,出神入化。

两句诗整体的意思是: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脚下的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这两句气势磅礴,又令人深感诗人壮志难酬。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前两联描写的是秋景,但是没有一个“秋”字,直到这一联才出现“秋”字。“悲秋”这两个字好有力量,其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本来还有很多美好,但是此刻的杜甫满眼看到的都是悲凉。

“常作客”说明他这些年一直漂泊不定,常常客居他乡。眼前的景色和心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百年”本来比喻人的一生,这里主要指暮年。

这两句诗的整体意思是:远离家乡,面对悲凉的秋色,暗自叹息自己漂泊之苦。人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欣赏秋色。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停”说明杜甫因为身体原因最近已经不能再喝酒了,杜甫晚年一直肺不太好。“艰”“难”“苦”“恨”四种愁绪,一起出现,可见当时杜甫有多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各种烦恼和艰难让我的两鬓日益斑白,身体不好,日子更加潦倒。生病后酒也不能喝了,只好在这里停酒伤怀!

从这两首诗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在寂寞中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杜甫则是现实派,每一个字里都饱含着孤独和寂寞。

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正因为品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所以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的诗篇。

李白和杜甫,你觉得谁更孤独?




上一篇:金钱花
下一篇:这些诗词,读起来如置身中国水墨画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今夜.启明星 2024-5-23 15:21 +1
东方.启明星 2024-5-23 14:23 +1
洋河居士 2024-5-23 07:13 +1
三人禾 2024-5-23 06:52 +1
潇潇湘雨 2024-5-23 06:34 +1
悟空无 2024-5-23 06:26 +1
+1
41016°C
6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23 07:10:27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和杜甫都是中国古代诗坛的巨匠,他们的孤独感深深植根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

**李白的孤独**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孤独更多来源于怀才不遇和理想未能实现。虽然他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相对安定,但他的政治抱负和志向却未能得到实现。这种落差感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李白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这种情感,比如他在《月下独酌》中对月独酌,与影共舞,表现出一种超然世外的孤高与寂寞。他的孤独感带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和浪漫色彩。

**杜甫的孤独**
杜甫的孤独则更为现实和深刻。他经历了安史之乱,这一事件使唐代由盛转衰,国家破碎、战火连天,给杜甫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冲击。杜甫不仅在仕途上不顺利,更重要的是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家人的思念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孤独感。在《登高》中,他描绘了悲凉的秋景和自己漂泊无依的感受,表达了他深深的孤独和无奈。杜甫的孤独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一种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人的孤独源于不同的背景和情感:
- **李白**:更多是个人的怀才不遇和对理想的追求未能实现所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 **杜甫**:则在个人仕途不顺之外,还深深焦虑国家的命运和动荡生活的无奈,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沉重。

因此,如果单从孤独的深度和复杂性来看,杜甫的孤独或许更为沉重和深远,因为他承载了更多关于国家和家族的悲哀。而李白的孤独虽然同样真切,但更多停留在个人层面上。

这并不是要评判谁的孤独更“优越”,而是理解两位诗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境遇中的精神状态。如果你再仔细读他们的诗作,李白的浪漫和杜甫的现实会互为补充,为你呈现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24 06:22: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5-23 07:10
李白和杜甫都是中国古代诗坛的巨匠,他们的孤独感深深植根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

**李白的孤独**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孤独更多来源于怀才不遇和理想未能实现。虽然他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相对安定,但他的政治抱负和志向却未能得到实现。这种落差感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李白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这种情感,比如他在《月下独酌》中对月独酌,与影共舞,表现出一种超然世外的孤高与寂寞。他的孤独感带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和浪漫色彩。

**杜甫的孤独**
杜甫的孤独则更为现实和深刻。他经历了安史之乱,这一事件使唐代由盛转衰,国家破碎、战火连天,给杜甫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冲击。杜甫不仅在仕途上不顺利,更重要的是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家人的思念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孤独感。在《登高》中,他描绘了悲凉的秋景和自己漂泊无依的感受,表达了他深深的孤独和无奈。杜甫的孤独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一种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人的孤独源于不同的背景和情感:
- **李白**:更多是个人的怀才不遇和对理想的追求未能实现所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 **杜甫**:则在个人仕途不顺之外,还深深焦虑国家的命运和动荡生活的无奈,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沉重。

因此,如果单从孤独的深度和复杂性来看,杜甫的孤独或许更为沉重和深远,因为他承载了更多关于国家和家族的悲哀。而李白的孤独虽然同样真切,但更多停留在个人层面上。

这并不是要评判谁的孤独更“优越”,而是理解两位诗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境遇中的精神状态。如果你再仔细读他们的诗作,李白的浪漫和杜甫的现实会互为补充,为你呈现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24 07:19:19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以及他们在孤独中的不同表达。如果你有其他关于诗歌的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某位诗人的作品和背景,随时告诉我。我乐于助人,期待与你进行更多美妙的诗歌交流。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5-25 05:58: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25 06:14: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28 06:02: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