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清代女诗人的这首诗,句句都是写春妙笔,你是否也被惊艳到了?
  • 楼主: 周曼君 |查看: 52318|回复: 3
周曼君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周曼君 发表于 2024-3-20 06:12:1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一号诗巷

和风轻逗,春天苏醒于我们的眼底,也苏醒于诗人们的笔端。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而那些浸满春意的诗句,也总是能够带给我们生命的力量,带给我们生活的憧憬。

来读诗吧,在抑扬顿挫的诗行里,邂逅春天。

诗巷在本期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来自清代女诗人的一首七言诗作。

这首诗虽然很冷僻,但写得却十足优美,8句定格了春天独特的魅力,有可与一些经典名作相媲美的实力。

春日偶成
清·吴荔娘
瞳瞳晓日映窗疏,荏苒韶光一觉余。
深巷卖花新雨后,闲门插柳嫩寒初。
莺儿有语迁乔木,燕子多情觅旧庐。
那用踏青郊外去,芊芊草色上阶除。

吴荔娘,字绛卿,莆田仙游人,青阳秀才陈蔚侧室。我国清代的女诗人,随园女弟子。

相信大家在看到“随园女弟子”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此女诗才华之所以出众的原因了。

不过遗憾的是,吴荔娘的生命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划上了句号……。

我们都知道袁枚是清代的著名诗人,而他在世的时候也曾收过很多弟子。如今的我们能于偶然间读到他弟子所写的诗,这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这首诗是吴荔娘于一个初春的早晨所写,主要描述了作者梦醒后的所见所闻。

首联先营造出一种安暖又静谧的氛围:瞳瞳晓日映窗疏,荏苒韶光一觉余;早晨温暖的阳光照在窗户上面,一觉醒来,静享着时光的美好。

作者写“春日”,但是在首联中却并没有直切切题去写和春有关的典型物象或者典型风景,而是从环境和自身下笔,将自己惬意闲适的形象刻画出来,将安逸舒适的氛围营造出来。

任何一个季节都不能和春季相比气候的温和与流年的美好。所以,作者便借“晓日”“韶光”这样的词语,以比较间接的方式点出了一个“春”字,这也算是一种含蓄的切题方法。

一扇窗户,满室阳光,一位刚从梦中醒来的诗人,这样的画面中饱含着满满的惬意之感与松弛之感,让读者的身心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由放松下来。

那么作者在接下来会看到什么或者听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颔联:深巷卖花新雨后,闲门插柳嫩寒初;一场新雨过后,深巷里的卖花声也相继传来,初春尚寒的日子里,人家门前已插上了杨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大诗人陆游留下来的名句,抛开陆游诗的背景,这二句的画面真的美得让人“一眼千年”。

而吴诗颔联的前一句,就充分上演了陆游诗中的那种美,在这一句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被春雨洗涤过的世界,仿佛听到了在安静的深巷中传来的彰显春天气象的卖花声,也仿佛清晰地感受到了那份来自春天的“人气”与热闹。

前一句是一个有声世界,它的动感十足;后一句是一个无声世界,它静谧万分。“闲门”二字说明门户安静,鲜有人来往,体现出的是一种恬淡安然的气息,这种气息再搭配以新插的杨柳枝,画面的艺术之美就瞬间出来了,春天的清新之意也便得以流露。

在颈联中,作者集中笔力,对具体“小”物象做出描摹:莺儿有语迁乔木,燕子多情觅旧庐;乔木丛中,可以听到莺儿的啼叫声,多情的燕子也回到了往年的主人家里。

我们可以发现,从颔联到颈联,作者是在借不同物象体现不同韵味的,颔联的人烟气息浓厚,而颈联的自然气息则更为突出。

“莺儿”“燕子”是再寻常不过的物象,也是最能代表春天的两个物象。所以无论是哪朝哪代的诗人,他们都不忘用这两个物象来塑造春天的画面、体现春天的活力。

“莺儿”的啼叫将自然界的声音补充进来,起到了打动读者听觉的效果;“燕子”的归来又进一步彰显了春天的生命力,起到了牵引读者视觉、触动读者心境的效果。

两句相结合,一幅活力四射、有声有色的春意图就呈现于我们的面前。

“那用踏青郊外去,芊芊草色上阶除。”;哪里用得着去郊外踏青赏景,你看碧绿的草色已经漫上了台阶。

尾联再次回到“室内”,用色彩涂抹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春的迷人之处。

绿色是春天的主打色彩之一,也是能够打开人们心扉的色彩之一,它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之力,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希望。

所以每到春天,人们都无不渴望外出游玩,以饱览春天的这一片绿意。

但作者却偏偏与常人不同,因为她占着“天时地利”,不用刻意出门踏青,就可以尽享“绿”的滋养。

刘禹锡曾在他的《陋室铭》中有云: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轻轻一笔,就让人动了心。

此诗的尾联也让人眼前一亮,这一亮当然也是因为这草色的清新与无尘,它让我们的眼眸看到了来自自然界的那份灵动与美妙。

无须出户,便可赏春;作者的惬意与满足,也是读者的惬意与满足。这样的诗,从视觉到精神,皆蕴涵着丰富的营养,将其称为妙笔,可谓实至名归了。

雨后莺声催牖启,帘前草色惹人怜;对于此诗,不知各位看官认为写得如何?有请在评论区谈谈感想。

追逐诗词之脚步,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有您陪伴的日子才美丽!




上一篇:古人说的“瓜田李下”,原来是这个意思,却少有人知
下一篇:十五首关于狸奴的诗词,感受古代文人对猫的喜爱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兰兮风扬 2024-3-20 17:21 +1
今夜.启明星 2024-3-20 14:29 +1
东方.启明星 2024-3-20 14:12 +1
来自大后山 2024-3-20 10:49 +1
~王泽晋~翡翠 2024-3-20 09:01 +1
洋河居士 2024-3-20 06:58 +1
正隆 2024-3-20 06:52 +1
+1
52321°C
3
  • 闲云孤鹤
  • 周曼君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3-21 06:04: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3-21 06:15: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3 05:49: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