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故事 | 从诗词看苏轼的乐观精神和豁达气质
  • 楼主: 袁方铭 |查看: 775|回复: 2
袁方铭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袁方铭 发表于 2023-5-8 08:32:5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王惠平 陈勇

儋州学习平台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才华横溢、雄心豪气,但一生坎坷异常,多次遭贬谪,还曾蹲过大牢,险些丢了性命。尽管厄运不断,但这世间的风雨却没有击垮东坡,他用从容乐观、豁达自适织成一件精神蓑衣,抵御人生的狂风骤雨,等待“苦雨终风也解晴”的那一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艰难困苦转化为笔下的感悟哲思,写下《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望江南·超然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给无数身处逆境的后人带来慰藉和力量。


苏轼雕像 资料图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看东坡坦荡浩然、乐观应变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出自《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作于宋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苏东坡正谪居黄州。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是东坡一生的重大转折。当时的黄州,十分贫穷落后。一般人被贬至此大多会心灰意冷,在自怨自艾中了却残生,但一代文豪终非凡人,他以“一点浩然气”为精神武器对抗人生的磨难。



湖北黄冈的快哉亭 资料图

词中“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写照。而后,作者由在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期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看法。在他看来,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精神境界之高低。最后两句的抒情由此生发,展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

苏东坡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话语告诉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坦荡浩然、乐观应变,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他这种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同样是写风,东坡从海南北归前写下的“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儋耳》)意蕴有所不同,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初获赦免、憧憬前程的欣喜之情。

无论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还是“快意雄风海上来”,都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强大的定力。这份坦荡浩然、乐观应变,连同他“才华冠绝,仕途坎坷”的人生经历,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失意绝望时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看东坡宠辱不惊、淡定从容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苏东坡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春,记述了东坡和友人在郊游归途中偶遇风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简朴中见深意。整首词体现了东坡在突遇意外情况时的淡定从容,其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将他旷达超脱的胸襟展露无遗。

“乌台诗案”发生前,苏东坡的人生整体上比较顺利,他出川入京科场扬名,入仕后广施善政,怀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抱负;“乌台诗案”后,他身陷囹圄,屡遭打压。在黄州步入人生低谷,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从容地过好每一天,重拾生活的希望。他躬耕东坡,认真做一个自给自足的庄稼人,所以才会写下“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这样的句子。

人的一生经历风雨在所难免,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应对,才能穿越风雨见彩虹。所谓淡定从容,是得宠不骄,处变不惊;是遇事泰然自若,在困难面前无惧色;是心胸开阔,能容他人难容之事。

“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淡定从容中带有几分潇洒的境界,是一种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正是有了这样的觉悟,苏东坡才能做到“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才能有“离别何足道,我生岂有终”这种进退自如的心境,沉着应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得失成败。

“此心安处是吾乡”“九死南荒吾不恨”:看东坡随遇而安、豁达自适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实际上是出自苏东坡好友王定国的歌妓柔奴(别名寓娘)之口。东坡借此金句作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发生,王定国受到牵连,被贬至岭南的荒僻之地宾州。王定国赴岭南,柔奴随行。元丰六年(1083年),王定国北归见东坡,请出柔奴劝酒。东坡问及岭南风土人情,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东坡听后,大为感动,作此词盛赞柔奴,也迂回地表达了自己凡事随缘、豁达自适、安然处世的人生观。

事实上,苏东坡谪居海南儋州三年期间,正是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态面对“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的艰难处境,最终形成了“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的体会和认知。


海南儋州东坡书院 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宋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亲政,章惇之流执掌朝政,专整元祐旧臣。苏东坡再次成为被打压的对象,一贬再贬,由广东英州(今英德)至惠州,再至海南儋州,前后近七年。年逾花甲却仍在贬途的东坡,内心痛苦过、绝望过,但他乐天派的精神内核再次展现出惊人的力量,他在边徼蛮荒之地读书著作、广交好友、劝民农耕,留下了绵延近千年的文化印记。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东坡遇赦北归,在离开海南时作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首诗既描写了海上的迷人景色,又表达了苏东坡对海南深深的留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在他看来,被贬海南的三年,是人生中一段弥足珍贵的岁月。

纵观东坡的一生,他能在风雨扑面时从容乐观、豁达自适,活出人生新高度,离不开他身上的“一点浩然气”,也离不开他“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气质。

东坡诗词传递出的具有普适性的生存智慧和人生哲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这也是东坡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来源: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东佳






上一篇:毛泽东究竟读了多少古诗?
下一篇:“一将功成万骨枯”:16位不出名的诗人,写出了16句千古...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青竹 2023-5-11 22:12 +1
黄叶飞飞 2023-5-9 14:24 +1
~王泽晋~翡翠 2023-5-9 14:06 +1
太湖石 2023-5-9 13:29 +1
冰心陈 2023-5-9 12:59 +1
林风 2023-5-9 06:22 +1
今生有约 2023-5-8 20:38 +1
只是当时已惘然 2023-5-8 20:36 +1
悟空无 2023-5-8 18:26 +1
洋河居士 2023-5-8 18:09 +1
清静太平人 2023-5-8 18:05 +1
+1
777°C
2
  • 林风
  • 摩天居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3-5-9 06:29: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诗友的分享!

主题

好友

1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5-11 08:33:18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文豪,他的诗词中透露出了这种精神和气质。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看出,苏轼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坦荡浩然、乐观应变,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则体现了他的淡定从容的心态。而“此心安处是吾乡”和“九死南荒吾不恨”则表现了他随遇而
——来自ChatGPT(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