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左凡客 发表于 2020-4-19 07:12: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此文作者:愚子)

导言:     
        诗者,发轫于上古,《诗经》集以为肇端。《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收揽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之诗,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唯有标题,无内容,谓‘笙诗六篇’,即“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诗经》之作者,杂矣,所出之域亦广。除周乐官所制及公卿、列士进献之乐歌,亦有民谣。民谣之采集,说法多异焉。汉有学者以为,乃周王专遣采诗者,采于乡野,以解风俗盛衰利弊;亦有称为各侯国乐师搜集,诸侯献诸天子。史载,江阳尹吉甫为《诗经》主要采集者,后人奉以为“中华诗祖”。
         《史记·孔子世家》云:“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唐孔颖达、宋朱熹、明朱彝尊、清魏源等疑此说。据《左传》载,孔子未满十岁,即有定型之《诗经》。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吴公子季札所奏之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略同。故今人以为,孔子后来参与整理之。
       孔子概括《诗经》之旨,曰:“诗无邪”。教弟子读《诗经》以为立言、立行之则。先秦孟、荀、墨、庄、韩诸子,说理论证,多引用《诗经》之句。至汉武时,奉《诗经》为儒家经典,列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至战国,诗之外,篇论兴。楚丹阳人屈原赋‘楚辞’,作《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辟“香草美人”之诗体。与《诗经》并称“风骚”,世人以“中华诗祖”、“辞赋之祖”、“诗魂”尊之。是为诗之次巅也。其后,郾城宋玉亦为辞赋大家,后世合之谓“屈宋”。
        秦汉以来,诗、赋、篇论并行,而赋大兴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并称汉赋四大家。及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各具气象,而诗独盛于有唐。夫唐诗之隆也,蔚为大观,李白、杜甫、白居易居其巅,各以“诗仙”、“诗圣”、“诗王、诗魔”名于世。余者,亦多大家,不具。   
         唐以后,宋复兴诗,而词体尤盛矣。词之体,殆始于汉,成于唐、五代,沛隆于宋。宋词之兴,乃宋文学之最高成就。宋词者,盖词句长短参差,便于咏唱。以合乐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与唐诗并称“双绝”。柳永、辛弃疾、苏轼、李清照并称宋词四大家。
        至元,曲大兴。元曲,或称元杂剧,为散曲、杂剧之通称。与词体式近,于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自由,多口语,分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后世称元曲为“北曲”,以别于明“传奇”之谓“南曲‘者也。广义之曲,则泛指秦汉以来各入乐之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指宋以来之南、北曲。又分戏曲(或称剧曲,含杂剧、传奇等)与散曲。元、明以来甚流行。比诸艳丽之词,以俚俗而负“恶少”之名。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为元曲四大家。   
       明清以来,亦多有可称者,不具。 
       对联者,亦称偶语、俪辞、联语、门对、对子等,为写於纸、布或刻於竹、木、柱上之对偶句。以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之楹柱,故又名“楹联”。     
       楹联之习,源于古汉语对偶。秦汉前,汉民间过年即有悬挂“桃符”之习。所谓“桃符”,即将传说中降鬼大神“神荼”、“郁垒”之名,分书於二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镇邪。此习持续千余载。至西晋,乃有合律之对句,此其雏形也。后与骈赋、律诗等浸染。据《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为中国最早之春联。宋以后,普及。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言其盛也。有明,始以红纸易桃木板。据《簪云楼杂话》载,明太祖朱元璋都金陵,除夕前,尝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微服出巡,挨门赏乐。其后,文人、士子、官僚皆视以为雅事。清以来,尝鼎盛一时,多有名联佳对。今对联之习,已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外邦。

一、古诗
      古诗,即古体诗,亦称“古风”
有“歌”、“行”、“吟”三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多体。
       近人作诗,四言、六言较少,而多取五、七言。无论五言、七言,四句为一体。四句中,若用平韵(即一、二、四句尾字为平声,且同韵),第三句尾字须用仄声;若用仄韵(即一、二、四句为仄声,且同韵),第三句尾字应为平声。 四句中,平仄亦可隔一出一。若用平韵(即二、四句尾字为平声,且同韵),一、三句应落在仄声,韵可随意;若用仄韵(即二、四句尾字为仄声,且同韵),一、三句应落于平声,韵可随意。 一、二声为平(即阳平、阴平),三、四声为仄(即上升、去声)。   
        诗之禁忌:每句首尾,忌三连平、三连仄(即三相连之字音均为平声,或均为仄声),此不绝对,或有例外者。此为韵律起伏之需。
      古时,诗词乃为咏唱而作,平仄起伏,参差错落, 具韵律之美。
      五律、七律极严格。五律者,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之范,诗句字数划一。脱胎于“五古”,假骈文声律、对偶之则,发之。始于南朝,自南齐永明沈约等,以声律、对偶锢之,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定型,成于盛唐。除每首八句外,三、四句,五、六句必对仗;平仄必遵特定格式,一联内对,两联间粘;只押平声韵,且韵有定位,即偶句押韵,亦有首句入韵;节奏形式极严,两双音步加一单音步,且单音步只在句间或末,不得在首,二相邻双音步平仄必相反。据此,分平起、仄起两体,每体又分正格、偏格二种。七律者,源于南北朝,成于唐初。其体类乎五律,唯七言八句。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常押平声。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颈联”必对偶;二、四、六、八句尾字必同韵,一韵到底。
      又绝句者,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后人解释不一。绝句为四句,格律极严。常见绝句有五言、七言,六言较少见。北周庾信尝题“绝句”五言,其平仄粘缀,皆合唐人格律,故五绝非唐人创,其体式或成於南北朝末。维唐之前鲜得一见,其后方渐成型,此前通称“五言古诗”或“五古”。盛唐前,五绝不限对仗,且平仄亦无苛求。盛唐后,五绝严守律诗之制,虽亦有极少“古体诗”,然已臻完美。即四句,每句五字,押韵严格,或句句押,或隔句押。隔句押韵与古体诗无别,仅押平声韵且不出韵。亦即不押仄韵且韵脚必用同韵中字,不取邻韵。平仄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句式。以绝句视为律诗之截取,故对仗不严限。七绝与五绝略同,唯每句七字,四联四句。格律分两大类,四句式:正格平起为“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偏格仄起为“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句式例举略。
        平仄、韵律,可依今普通话音韵,不必泥古。盖古今朝代流迁,疆域、民族多变异,其语亦随之。楚之语岂同於吴、越、燕、赵乎?春秋、战国诸侯国之语,亦其类乎秦汉一统之际乎?食古不化者,迂腐之极也哉。   
       意旨为重,平仄、韵律辅之。或可为意而破韵 ,固不可为韵而废意。此为古诗创作之大要。
       古人以诗之精而不杂、约而不缛,生幽渊之情,发沛然之气,承高古之道,驰邈远之志,奉以为文学之冠,而称小说之流为末技。其善诗者,必通天文、地理,揽物事万象,穷六经、百家之说。观古来大家之作,多以典故入,或凝练,或澹泊、或空灵、或沈滞、或激扬,或旷达,而至于音旨渺茫,动人心魄。良有以也。

二、词
    每一词牌,均有固定平仄。用韵可查阅、对照韵律表,不可乱用。单句中,有平、仄固定之字位,韵亦然,不得随意易之;亦有可平、可仄之字位。句式例举略。
    词分上、下阙。下阕、上阕句式,俱对应,即字句众寡同。上阕为导引,下阕与之呼应,宣示主旨。上、下阙应协调匀称,尤忌虎头蛇尾。
    平仄、韵律,可依今普通话音韵,与诗同,不必泥古耳。  
   词与诗,各称其美焉。但为之,意蕴为旨,平仄、韵律辅之。上谋者,可破古人既定之韵律;唯下谋者,奉古以为神明,邯郸学步,亦步亦趋,或为韵而废意。
    承继与发扬,乃创作古诗词之二要则。两者譬诸驾车之两辔,须同重,不可轻其一。尚古固佳,创新尤具远义。盖古今诗词大家,无不遵奉此道。

三、对联  
   对联者,对偶也,对仗也,而不需押韵(律诗中或需押韵)。上、下联字词一一对应,词义、平仄均相对即可。单句平仄,类乎诗词,即平仄错落,首尾忌三连平、三连仄。上联,尾字应落于仄声;下联,尾字必落于平声。    除平仄外,下联之意旨,应胜出上联,至少与之对等,不屈之。
    对联分工对、宽对。工对,即上、下联字词之意彼此严对,平、仄一一照应;宽对,即为表情达意之需,上、下联除尾字外,中间个别字词平、仄可不对应。
    无论工对、宽对,意境为旨,平仄辅之。但意旨萎靡、粗鄙,虽极工整,固不取也。





上一篇:此生相遇皆成诗
下一篇:文儒公益读书会丨当以诗词为心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曹新国 2021-6-9 09:13 +1
徐和平 2021-6-9 08:51 +1
海韵 2021-6-9 08:32 +1
雲山震烁~秦炅 2021-5-26 18:51 +1
王贵雄/天命石 2021-5-26 18:34 +1
苗法强 2020-6-25 10:24 +1
月朗风清 2020-6-25 08:14 +1
嵇江良 2020-6-24 23:56 +1
竹露荷风 2020-6-23 21:48 +1
马洪印 2020-4-30 14:19 +1
子玉 2020-4-30 14:09 +1
晓凡。 2020-4-30 13:22 +1
詹义清 2020-4-30 13:02 +1
拉大(闫玉琴) 2020-4-30 00:29 +1
悟空无 2020-4-29 09:58 +1
玖玖 2020-4-29 09:07 +1
南院客 2020-4-29 03:48 +1
阿潘 2020-4-26 08:03 +1
陳子基 2020-4-23 15:22 +1
学伟 2020-4-21 20:23 +1
解育林 2020-4-21 20:20 +1
长宁 2020-4-20 22:01 +1
炫东 2020-4-20 20:54 +1
刘定亚 2020-4-20 14:19 +1
王树成 2020-4-20 14:18 +1
羌州逸人 2020-4-20 12:31 +1
燕子飞 2020-4-20 12:07 +1
了大悟海 2020-4-20 10:27 +1
造句 2020-4-20 00:50 +1
周光福 2020-4-19 22:53 +1
明月照我还 2020-4-19 22:09 +1
爱诗族 2020-4-19 21:58 +1
李四先生 2020-4-19 21:47 +1
梅花宝剑 2020-4-19 21:26 +1
水东流 2020-4-19 19:52 +1
云端 2020-4-19 19:49 +1
云中白鹤 2020-4-19 19:45 +1
张翼德 2020-4-19 14:40 +1
金月浩荡 2020-4-19 14:07 +1
燕子. 2020-4-19 13:37 +1
若筠 2020-4-19 12:41 +1
飘雪随缘 2020-4-19 11:43 +1
睦容 2020-4-19 11:04 +1
叶落无声 2020-4-19 10:59 +1
青竹 2020-4-19 09:57 +1
诗草 2020-4-19 08:10 +1
折花阁主 2020-4-19 07:53 +1
六月星 2020-4-19 07:49 +1
夕羊子 2020-4-19 07:47 +1
馒头坊 2020-4-19 07:47 +1
+1
3590°C
27
  • 折花阁主
  • 诗草
  • 洋河居士
  • 飘雪随缘
  • 若筠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3下一页
发表于 2020-4-19 07:54: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承继与发扬,乃创作古诗词之二要则。两者譬诸驾车之两辔,须同重,不可轻其一。尚古固佳,创新尤具远义。盖古今诗词大家,无不遵奉此道。诚所谓也!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淮左凡客 +1

主题

好友

5万

积分
发表于 2020-4-19 08:11: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荐此篇,功大矣。
发表于 2020-4-19 08:43: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诗友分享,学习收藏!
发表于 2020-4-19 11:43: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良师益友。诚谢!
发表于 2020-4-19 12:41: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诗兄
发表于 2020-4-19 13:40: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诗友分享美文!拜读学习!
发表于 2020-4-19 14:51: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年少没学好,今想从头学,正愁无学处,老师笔下书!可喜可贺!可赞可仰矣!
发表于 2020-4-19 21:26: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4-19 22:12: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折花阁主 发表于 2020-04-19 07:54
承继与发扬,乃创作古诗词之二要则。两者譬诸驾车之两辔,须同重,不可轻其一。尚古固佳,创新尤具远义。盖古今诗词大家,无不遵奉此道。诚所谓也!

学习受益,谢谢阁主!祝春祺笔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3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