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9-4-26 02:31:3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创办以来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

岳麓书院有哪些经典对联呢?

头门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头门是正式进入书院的第一道门。头门上悬“千年学府”匾,集唐代湘籍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手迹而成。对联是对岳麓书院千百年来在培育人才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点赞,表达了作者对书院的由衷赞誉,寄托了对湖南学子的殷切期望。

大门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ea8699a2cd8d4826946e671150375926.png

这副应该说是岳麓书院名气最大的一副对联了。相传清代嘉庆年间,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之后,门人请山长(院长)袁名曜撰写对联。袁名曜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众人苦思不得结果,贡生张中阶至,脱口答道:“于斯为盛。”

此联为流水对,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很多人对这副对联有误解,认为湖南人口气大。但“惟”在这里作发语词,没有意义。意思是说楚国(特指湖南)人才众多,而书院尤为兴盛。这副对联简约有力,气势非凡,是岳麓书院千年以来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早在南宋初期,书院形成了当时理学中较为兴盛的湖湘学派,出现了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人才群体。

1916至1919年间,青年毛泽东数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此后,大批岳麓师生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中,如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李达、谢觉哉、周小舟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门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扩建文庙时,始建二门。门额正面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

“名山”在这里专指衡山之尾——岳麓山。衡山有七十二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岳麓书院因山得名。“坛席”即坛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生徒对老师的礼遇。

对联的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程颂万。上联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下联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对联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二门过厅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大泽深山”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礼门义路”出自《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上联讲书院南接衡岳,东临湘江,大泽深山,具藏龙卧虎气象;下联讲书院学宗孔孟儒学,通过对儒家礼义的学习,可以修养圣贤之心。

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这副对联是书院现存对联中含义最为丰富最值得玩味的,也是最长的一副。他给学子士人指出了一种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联的意思是,事情的大是大非要自己决定,闲言闲语就让别人说去吧,人生事业能否成功,除了靠个人努力之外,还要看机遇。如果你面临是非、毁誉、得失的人生困境,千万不要悲观失望,你就去登岳麓山吧,去感受一下皎洁的明月、徐徐的清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融入大自然之中,天地万物之理也了然于胸,荣辱得失都可置之度外了。

下联是说,当你春风得意时,要报答君(国家)和亲(父母)的栽培、养育之恩,要思考如何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些,要把圣贤的道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这种人生态度其实也正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体现。

文庙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这副对联不是特意为岳麓书院所写,但因其“口气大”而名声在外,是书院“最霸气”的一条。此联出自清代学者王闿运之手。王是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做过曾国藩幕僚。据传,王闿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对联虽然“口气大”,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湖南人及湖湘文化对近世中国所肩负的责任。

赫曦台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应著名理学家张栻邀请,来到岳麓书院讲学,朱熹常与张栻相约,登岳麓山顶,观日出。将观日的地方命名为赫曦,张栻修筑“赫曦台”。

赫曦台西面两柱上悬挂对联有: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此联是清代进士、湖南巡抚左辅撰。上联的意思是说,如能融会贯通,潜心治学,一定能取得成功。下联的意思是说,作为生徒必须精通天地人的道理,知广识博,才能成就人才。此联意在激励学子奋发努力,自强不息,知天悉地,博古通今。

赫曦台是岳麓书院文化中的一处人文胜地,对我国古代文人及近代湖湘名流,都有一定影响。青年毛泽东曾数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赫曦台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55年6月毛泽东回湖南视察,由好友周世钊陪同,重游岳麓。周世钊写了《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七律一首,呈送毛泽东。同年10月,毛泽东给周世钊复信,并“奉和一律”,表达了再登岳麓赫曦台的豪情壮志。全诗如下: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本文原载于《中国组织人事报》2018年05月23日)

作者:傅岳平




上一篇:道教"高冷"?所谓“高冷”背后的慈悲,你可懂?
下一篇:马援 季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增强“四力”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教字垭李路 2019-4-28 19:49 +1
谢星文 2019-4-28 15:06 +1
家是永远的方向 2019-4-28 14:38 +1
兴谋子 2019-4-28 13:55 +1
南院客 2019-4-26 19:21 +1
风清扬 2019-4-26 14:01 +1
+1
1849°C
3
  • 兴谋子
  • 新鹰
  • 谢星文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19-4-28 13:57: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讲堂长联可作安身立命之训戒矣!

主题

好友

2965

积分
发表于 2019-4-28 14:27: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头门和二门联的平仄妥否?初学者诚心请教
发表于 2019-4-28 15:09: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摩天居士君《   岳麓书院经典对联赏析》。陶醉,欣赏,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