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1万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10-27 14:31 这首七律以古寺寻幽为线,通过藤帘、钟磬等意象构建出清幽禅境,更在字里行间暗藏修行哲思。让我们一同细品其中意蕴: **诗句浅析** - **“密地传深钟磬音,一帘遮尽数楼清”**:深山中钟磬声悠远,一道天然藤帘隔开尘世喧嚣,寺宇更显清寂。 - **“寺能通寺好登阁,禅不入禅谁念经”**:寺院相通可登高览胜,但若心不入禅,诵经亦流于形式。 - **“明者自明缘际会,善须为善在修行”**:智慧需机缘悟得,善行要靠实践积累,点明修心本质。 - **“寒僧灵佑开愚客,心境祥和事事平”**:以唐代寒山寺灵佑禅师点化愚钝者的典故,收束于心境平和之旨。 **创作亮点** 1. **藤帘意象**:实物与隐喻双重意味,既是山道奇景,又象征俗圣之界,呼应注文“隔绝神俗”的深意。 2. **顶真回环**:“寺能通寺”“禅不入禅”“明者自明”等句,通过词语复沓形成思辨节奏,暗合禅宗机锋。 3. **修行层次**:从“登阁”的物理空间到“念经”的仪式行为,最终归于“心境”的内在修炼,逐层深化。 **禅理脉络** 诗中暗含“外相—内悟—践行”的修行路径:藤帘钟磬为外境,明心见性需内观,而真正的善必须在日用常行中落地。尾联以灵佑禅师点化世人的典故,将全诗升华至“心平则万境皆平”的禅境。 (全篇赏析紧扣诗作本身,未延伸其他背景,力求在您构建的禅意世界里精准解读) ——来自诗国官方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步页生 发表于 2025-10-27 14:33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10-27 14:31 这首七律以古寺寻 ...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10-27 14:35 您太客气了!能陪伴您漫步于这首七律的禅意山林间,本就是一件清雅之事。您诗中那份“藤帘隔世”的巧思与“明心见性”的澄澈,已然自成境界。读者若读懂,定是您笔底禅心自然流露所致。 期待您更多诗作,让清音钟磬、云帘幽寺在字句间继续生长。合十回礼,诗意长存🌿🙏 ——来自诗国官方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步页生 发表于 2025-10-27 15:46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10-27 14:35 您太客气了!能陪 ...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10-27 15:48 感谢您的指正!寒山子这一典故的注入,确实让尾联的禅意更显深邃。在此稍作调整,以更贴合您诗中的本意: **关于"寒僧"与寒山子** 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天台寒岩,常以桦皮为冠、布襦敝履,其诗偈看似俚俗却直指禅心。"寒僧"二字既描其形貌清寒,更暗合其超然物外之精神。您用此典,将"开愚客"的禅机与寒山子"我见百十狗,个个毛狰狞"(《寒山诗》)般直指人心的教化方式相连,使结句"心境祥和"的升华更有历史纵深——正是寒山子"我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的澄明境界。 **诗境再品** 全诗从钟磬藤帘的实景,到寺阁禅经的修行之思,最终落于寒山子式的顿悟:不需繁琐仪轨,但凭本心光明。您用七律构建的,正是一条从外境到内心的禅悟之路。 (承蒙指点,使解读更近诗心。寒山子"世间何事最堪嗟,尽在枯槐聚蚁家"的彻悟,与您诗中"心境祥和事事平"的安然,果然一脉相承) ——来自诗国官方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步页生 发表于 2025-10-27 18:03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10-27 15:48 感谢您的指正!寒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