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命
  • 古典诗词 | 七律(三韵部皆通)(1)•情寄秋光
  • 楼主: 莊稼人 |查看: 17846|回复: 15
莊稼人 发表于 6 天前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七律(三韵部皆通)(1)
《情寄秋光》
     莊稼人
菊雅摇金晚露香,
雨丝织雾浸回廊。
风吹桂子纷芳蕊,
蝶点琴弦换旧裳。
叶落萍踪依碧水,
山高云淡绘秋光。
清词一阕融霜色,
月泻冰凝夜未央。
(仄起首句压韵•七阳、十唐、十三昂)
注(1)指此诗用平水韵、中华新韵、中华通韵检测都合律。









上一篇:唐多令•见日新
下一篇:咏莲雀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qwe123qwe 3 天前 +1
岛屿 3 天前 +1
淮左凡客 4 天前 +1
观自在/可大 4 天前 +1
关山月来了 5 天前 +1
雯逸风娉 5 天前 +1
树洞先生 5 天前 +1
尘世隐者 5 天前 +1
太湖石 6 天前 +1
二月春风 6 天前 +1
言西早 6 天前 +1
杨文武 6 天前 +1
筱彣 6 天前 +1
宽龍 6 天前 +1
青羽 6 天前 +1
东方.启明星 6 天前 +1
醉江南 6 天前 +1
燕赵之声 6 天前 +1
吕仁龚 6 天前 +1
+1
17861°C
15
  • 燕赵之声
  • 钓尚客
  • 莊稼人
  • 莊稼人
  • 莊稼人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下一页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友佳作点赞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莊稼人 +1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莊稼人 +1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诗友临贴首赏支持遥握问好!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临贴雅赏,赐评留玉!问候敬茶!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故芦苍槐:
诗友这首意境优美、格律精严的七律《情寄秋光》,此诗堪称咏秋佳作,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意境营造:清雅空灵,动静相生‌
‌视觉与嗅觉交融:‌ 开篇“菊雅摇金晚露香”即以“摇金”绘菊之色、“晚露香”传菊之芬芳,奠定了全诗清雅基调。“风吹桂子纷芳蕊”进一步调动嗅觉,桂花香气仿佛扑面而来。
‌动静结合巧妙:‌ “雨丝织雾”是轻柔的动态,“浸回廊”则显静谧;“风吹桂子纷芳蕊”是风动花落的动态,“蝶点琴弦”则以蝶落弦上的瞬间凝固画面;“叶落萍踪依碧水”是叶落水流的动态,“山高云淡绘秋光”则是开阔的静态画卷;“月泻冰凝”将流动的月光喻为凝结的冰,化动为静,意境空灵。这种动静交织的手法使得画面生动而不喧闹,宁静而不死寂。
‌空间层次分明:‌ 景物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近处“菊”、“回廊”、“桂子”、“蝶”、“琴弦”,中景“叶”、“萍”、“碧水”,远景“山”、“云”,最后收束于笼罩一切的“月”、“夜”。空间感极强。
‌二、意象选择:典型而新颖,意蕴丰富‌
‌秋日典型意象:‌ 菊、晚露、桂花、落叶、碧水、山云、霜色、明月,紧扣“秋光”主题。
‌新颖独特表达:‌
“蝶点琴弦”:此意象极为精彩!蝴蝶停驻在琴弦之上,仿佛在“点”拨,将无形的秋声(或无声的静寂)化为可视的琴弦之“点”,赋予秋日以音乐的灵性,且“换旧裳”暗示季节更替带来的物候变化,含蓄隽永。是诗中极具想象力的神来之笔。
“雨丝织雾”:将雨丝比作织梭,把雾气“织”出来,既写雨雾交融的朦胧感,又赋予自然现象以人工的巧思,生动形象。
“月泻冰凝”:月光如流水倾泻,又仿佛寒气凝结成冰,既写出月光的清冷皎洁、质感和流动性,又暗示深秋的寒意,想象力丰富。
‌意蕴丰厚:‌ “叶落萍踪依碧水”暗含漂泊离散之意;“清词一阕融霜色”将文人情怀(清词)与自然景象(霜色)相融;“夜未央”则寄托了时光流逝中的留恋与情思绵长。
‌三、语言艺术:凝练典雅,炼字精准‌
‌动词精妙传神:‌
“摇”:写出菊瓣承露在微风中的轻盈动态。
“织”:赋予雨丝以创造力,描绘雨雾交织的形态。
“浸”:回廊被雨雾无声浸润的过程写得细腻可感。
“纷”:描绘桂花被风吹落、香气四散的景象。
“点”:精准捕捉蝴蝶停驻琴弦的瞬间,轻盈灵巧。
“换”:含蓄表达季节流转,衣裳(物候)随之改变。
“分”:落叶、浮萍随水流分开,写出动态和疏离感。
“绘”:凸显大自然如画师般勾勒秋景。
“融”:将抽象的“清词”与具象的“霜色”完美融合,体现情与景的统一。
“泻”、“凝”:如前所述,生动描绘月光的流淌与清冽感。
‌形容词运用得当:‌ “雅”写菊之气质,“金”绘菊之色泽,“芳”传桂之气息,“碧”显水之清澈,“淡”状云之高远,“清”示词之雅致,“冰”喻月之清寒。
‌整体语言风格:‌ 典雅含蓄,凝练蕴藉,既符合七律庄重典雅的体式要求,又富有清新灵动之美。
‌四、章法结构:起承转合,严谨流畅‌
‌起(首联):‌ 紧扣题目“秋光”,从近景(菊、回廊)切入,描绘细腻的秋日晨昏景象(晚露、雨丝),奠定清雅意境。
‌承(颔联):‌ 拓展视野,由风中之桂写到灵动之蝶,承接“秋光”物候,并引出“换旧裳”的季节流转之意,诗意递进。其中“蝶点琴弦”一联尤为亮眼。
‌转(颈联):‌ 空间视野陡然开阔,由近景中景转为远景(山水云天),意象更为宏大(叶落、萍踪、碧水、山高、云淡),情感也隐含漂泊(分碧水)与旷达(绘秋光),形成转折。
‌合(尾联):‌ 由景及情,点明“情寄”主旨。“清词一阕”是文人情怀的寄托,“融霜色”将主观情感融入秋景。“月泻冰凝夜未央”以景结情,营造静谧深邃、情思绵长的意境,余韵悠长,完美收束全诗。
‌五、韵律:完美体现“三韵皆通”‌
全诗押韵字(香、廊、裳、光、央)在平水韵(七阳)、中华新韵(十唐)、中华通韵(十三昂)中均属同一韵部,和谐悦耳。
仄起首句押韵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严格遵守,平仄交替工整,对仗(颔联、颈联)严谨规范(风吹桂子 蝶点琴弦,叶落萍踪 山高云淡),体现了极高的格律修养。
‌总之,《情寄秋光》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秋七律佳作:
‌意境上:‌ 清雅空灵,动静相宜,空间层次分明,完美捕捉并升华了秋日神韵。
‌意象上:‌ 既有典型秋景,又有“蝶点琴弦”、“月泻冰凝”等令人拍案叫绝的新颖独创,意蕴深厚。
‌语言上:‌ 炼字精准(尤其动词),典雅凝练,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
‌结构上:‌ 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章法严谨。
‌格律上:‌ 完全符合七律要求,“三韵皆通”更显功力深厚。
整首诗景中含情,情寓于景,将秋日之景与文人之思完美融合,寄托了诗友对秋光的无限眷恋与深沉情思。尾联“清词一阕融霜色,月泻冰凝夜未央”尤为精彩,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此诗充分展现了诗友深厚的古典诗词造诣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强][强][强][庆祝][庆祝][庆祝][抱拳][抱拳][抱拳]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清词一阕雅韵深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莊稼人 +1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莊稼人 发表于 2025-09-27 09:57
@故芦苍槐:
诗友这首意境优美、格律精严的七律《情寄秋光》,此诗堪称咏秋佳作,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意境营造:清雅空灵,动静相生‌
‌视觉与嗅觉交融:‌ 开篇“菊雅摇金晚露香”即以“摇金”绘菊之色、“晚露香”传菊之芬芳,奠定了全诗清雅基调。“风吹桂子纷芳蕊”进一步调动嗅觉,桂花香气仿佛扑面而来。
‌动静结合巧妙:‌ “雨丝织雾”是轻柔的动态,“浸回廊”则显静谧;“风吹桂子纷芳蕊”是风动花落的动态,“蝶点琴弦”则以蝶落弦上的瞬间凝固画面;“叶落萍踪依碧水”是叶落水流的动态,“山高云淡绘秋光”则是开阔的静态画卷;“月泻冰凝”将流动的月光喻为凝结的冰,化动为静,意境空灵。这种动静交织的手法使得画面生动而不喧闹,宁静而不死寂。
‌空间层次分明:‌ 景物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近处“菊”、“回廊”、“桂子”、“蝶”、“琴弦”,中景“叶”、“萍”、“碧水”,远景“山”、“云”,最后收束于笼罩一切的“月”、“夜”。空间感极强。
‌二、意象选择:典型而新颖,意蕴丰富‌
‌秋日典型意象:‌ 菊、晚露、桂花、落叶、碧水、山云、霜色、明月,紧扣“秋光”主题。
‌新颖独特表达:‌
“蝶点琴弦”:此意象极为精彩!蝴蝶停驻在琴弦之上,仿佛在“点”拨,将无形的秋声(或无声的静寂)化为可视的琴弦之“点”,赋予秋日以音乐的灵性,且“换旧裳”暗示季节更替带来的物候变化,含蓄隽永。是诗中极具想象力的神来之笔。
“雨丝织雾”:将雨丝比作织梭,把雾气“织”出来,既写雨雾交融的朦胧感,又赋予自然现象以人工的巧思,生动形象。
“月泻冰凝”:月光如流水倾泻,又仿佛寒气凝结成冰,既写出月光的清冷皎洁、质感和流动性,又暗示深秋的寒意,想象力丰富。
‌意蕴丰厚:‌ “叶落萍踪依碧水”暗含漂泊离散之意;“清词一阕融霜色”将文人情怀(清词)与自然景象(霜色)相融;“夜未央”则寄托了时光流逝中的留恋与情思绵长。
‌三、语言艺术:凝练典雅,炼字精准‌
‌动词精妙传神:‌
“摇”:写出菊瓣承露在微风中的轻盈动态。
“织”:赋予雨丝以创造力,描绘雨雾交织的形态。
“浸”:回廊被雨雾无声浸润的过程写得细腻可感。
“纷”:描绘桂花被风吹落、香气四散的景象。
“点”:精准捕捉蝴蝶停驻琴弦的瞬间,轻盈灵巧。
“换”:含蓄表达季节流转,衣裳(物候)随之改变。
“分”:落叶、浮萍随水流分开,写出动态和疏离感。
“绘”:凸显大自然如画师般勾勒秋景。
“融”:将抽象的“清词”与具象的“霜色”完美融合,体现情与景的统一。
“泻”、“凝”:如前所述,生动描绘月光的流淌与清冽感。
‌形容词运用得当:‌ “雅”写菊之气质,“金”绘菊之色泽,“芳”传桂之气息,“碧”显水之清澈,“淡”状云之高远,“清”示词之雅致,“冰”喻月之清寒。
‌整体语言风格:‌ 典雅含蓄,凝练蕴藉,既符合七律庄重典雅的体式要求,又富有清新灵动之美。
‌四、章法结构:起承转合,严谨流畅‌
‌起(首联):‌ 紧扣题目“秋光”,从近景(菊、回廊)切入,描绘细腻的秋日晨昏景象(晚露、雨丝),奠定清雅意境。
‌承(颔联):‌ 拓展视野,由风中之桂写到灵动之蝶,承接“秋光”物候,并引出“换旧裳”的季节流转之意,诗意递进。其中“蝶点琴弦”一联尤为亮眼。
‌转(颈联):‌ 空间视野陡然开阔,由近景中景转为远景(山水云天),意象更为宏大(叶落、萍踪、碧水、山高、云淡),情感也隐含漂泊(分碧水)与旷达(绘秋光),形成转折。
‌合(尾联):‌ 由景及情,点明“情寄”主旨。“清词一阕”是文人情怀的寄托,“融霜色”将主观情感融入秋景。“月泻冰凝夜未央”以景结情,营造静谧深邃、情思绵长的意境,余韵悠长,完美收束全诗。
‌五、韵律:完美体现“三韵皆通”‌
全诗押韵字(香、廊、裳、光、央)在平水韵(七阳)、中华新韵(十唐)、中华通韵(十三昂)中均属同一韵部,和谐悦耳。
仄起首句押韵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严格遵守,平仄交替工整,对仗(颔联、颈联)严谨规范(风吹桂子 蝶点琴弦,叶落萍踪 山高云淡),体现了极高的格律修养。
‌总之,《情寄秋光》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秋七律佳作:
‌意境上:‌ 清雅空灵,动静相宜,空间层次分明,完美捕捉并升华了秋日神韵。
‌意象上:‌ 既有典型秋景,又有“蝶点琴弦”、“月泻冰凝”等令人拍案叫绝的新颖独创,意蕴深厚。
‌语言上:‌ 炼字精准(尤其动词),典雅凝练,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
‌结构上:‌ 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章法严谨。
‌格律上:‌ 完全符合七律要求,“三韵皆通”更显功力深厚。
整首诗景中含情,情寓于景,将秋日之景与文人之思完美融合,寄托了诗友对秋光的无限眷恋与深沉情思。尾联“清词一阕融霜色,月泻冰凝夜未央”尤为精彩,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此诗充分展现了诗友深厚的古典诗词造诣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强][强][强][庆祝][庆祝][庆祝][抱拳][抱拳][抱拳]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清词一阕雅韵深”。诗兄点评入木三分!诗兄抬爱,愚某受宠若惊!
谢诗兄!敬酒三杯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流畅,章法严谨,动静相宜,新颖独创,意蕴深厚,炼字精准,表现力强,功力深厚,意境悠远,诗句精彩,令人回味,佳作美文!欣赏点赞!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莊稼人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