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诗坛抄袭事件比比皆是,文学类期刊主编抄袭、教授抄袭、工程师因抄袭自戕、反抄袭“诗人”也被查出抄袭……真真假假,一地鸡毛,人们对此只能淡然一笑。
但是,一起有关儿童诗涉嫌抄袭的事件,还是让人悚然一惊。抄袭者的魔爪竟然伸向了儿童诗的净土?真让人不寒而栗……
要说清这起事件,还得从带着一班学生荣登2024年春晚、短时间晋升为熠熠明星的湖南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师李柏霖和由她创立的田野诗班说起……
火与灰: “田野诗班”的崛起、危机与沉沦
尽管风光不复当年,2024年龙年央视春晚,依然万众瞩目,一曲《如果要写年》,让多少观众领略了久违的童真。舞台上,音乐人毛不易温心的歌声,李柏霖明星般的出场和落落大方、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真挚童贞的诗句,一扫心中的阴霾和生活的惨淡,确有治愈性的效果。
把诗歌“写”进春晚舞台,成立不早于2017年的田野诗班做到了。因着央视春晚的这种光环加持,“田野诗班”迅速蹿红。
其实,这并非它第一次高光时刻。2022年11月,田野诗班,这群“小诗人”在班主李柏霖的带领下,登上“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颁奖晚会舞台,成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嘉宾,为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大诗人”们颁奖。
此后,李柏霖的火爆程度已经不亚于毛不易,接受各级报社专访,带领她的“高徒”参加各类活动,随着2024年2月《田野诗班》诗集出版后带来的扩散效应,随着2024年5月“田野诗班”研讨会在京举行一众京圈文学界、诗坛大人物做出极高评价,也使得她如日中天,红得发紫。
“田野诗班”,就像笑脸烟花,从2024年的央视春晚在天空绽放、扩散,一直到七月底。
要是问我之前有没有发现“田野诗班”里的诗涉嫌抄袭?说实话,还真有。
湖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2月,文中原诗均出自此书
“田野诗班”有一首诗名为《家》:
家 (作者10岁,隐去姓名)
把我变成加号 一只手拉着爸爸 一只手拉着妈妈 这样就有了我们的家
这首诗,让我想到了《任小霞的童诗课》(东方出版社2019年)中的一首名为《加号》的诗。
加号(作者任小霞,儿童诗诗人)
一手拉着爸爸
一手拉着妈妈
我就成了
一个加号
是的
我把爸爸妈妈
加在一起
算出的答案呀
就是幸福的家
任小霞这首诗,用笔简练,用语自然,比喻亲切,前后完整,呼应到位,画面感强,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儿童诗佳作。
两首诗一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小学生抄袭的事情,我过去也遇到过,知道对小学生的事情如果处理,得非常谨慎,对此我也没有多想,认为可能也是偶一为之。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看到一篇评论“田野诗班”诗歌的文章。
文中评论道——10岁的某某某,笔下的树让人深思:
树 是一棵充满回忆的树 他与众不同 他很老 看过所有人的一生
该评论家这种“笔下的树让人深思”的评价确实写对了。一个孩子,对小动物、果实、鸟巢、掐花折枝、上树掏鸟会有兴趣,对画一棵树会有兴趣,但对老丑树皮会有厌恶情绪。依据我的童年经验,我没有面对树,想过一生这样的大问题,回忆则更谈不上,至于“看过所有人的一生”,更是想都不敢想。我想,再早熟的孩子能从桃子身上联想到别的什么就不错了。
依据我的经验,这首诗应该是一个成年人所为,表露的这种心态,甚至是一个饱经沧桑、阅尽春秋的老者才有的心态。
这时,我开始对“田野诗班”有关的一切都产生了怀疑。
比如,我对李柏霖的了解,不是来自她发表的作品,而来自新闻和她对辅导学生产生的惊人成就。
我对成年的童诗诗人群体还是略知一二,对有知名度的童诗诗人的经典诗作,大都有拜读。但李柏霖,过去却从没有听说过。
既然学生们这么出色,想来当老师的也不会差。李柏霖至今有发表过什么儿童诗吗?
我通读过较有影响、美誉度较高的儿童杂志,如上海《少年文艺》、《儿童文学》、江苏《东方少年》、《十月少年文学》上近几年来几乎所有儿童诗歌,但没看到过李柏霖这个名字。
自己不写、不发表儿童诗歌,而很多学生却非常出色,这大概是 “田野诗班”的特色吧。
“田野诗班”的诗除了在央视春晚亮相、在湖南卫视亮相、在《光明日报》发表以外,在《田野诗班》(2024年2月)诗集出版后,在《中国诗歌网》上转载过两次两组(不算发表,2024年7月29日还能查到,7月30日已被删除)、在《诗刊》2024年6月发表过一组(七人上刊),《中国校园文学》2024年5月9日公众号转载推出过诗集中的一组诗(不算发表)以外,像2024年6月面向全国学生征集的《人民文学》儿童诗专号上、常发儿童诗的《延河》、《福建文学》、《诗歌月刊》文学或诗歌期刊上,我都没读到过“田野诗班”的作品。
湖南当地的、相邻的江西、安徽的儿童杂志,如《小学生之友》《小天使报》《小溪流》《花火》上,有关“田野诗班”的儿童诗,这个我还真没拜读到。
一个写作上并不出名的“名师”,带出的学生却格外出色,不免令人生疑。
“名师”和“名学生”,既高调又低调,而且都不怎么(是不屑还是不能?)在重要的儿童文学杂志发表诗歌,这种不走寻常路的举动,加深了我的怀疑。
春晚的“烟花笑脸”扩散有一段时间了,时间转入2024年的下半年。
此时,李柏霖的履历已经更新到令人艳羡的豪华地步:
李柏霖,女,苗族,1996年10月生,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语文教师、副校长,赫赫有名的田野诗班创始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非全日制,导师为诗人吴投文)。2023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做为湖南怀化市第七届道德模范。
——真正做到了迅速成名、学业有成两不误。
种种荣耀,集于一身,但“田野诗班”班主李柏霖没有飘。
正如媒体所说:李柏霖老师就是这么一位默默耕耘、创新实践的乡村“大先生”。(这里的“大先生”不知是否有与特指鲁迅的“大先生”,比肩的意思,不得而知。)
别的不说,看一份活动宣传单就可窥斑见豹:
“种诗的孩子——《田野诗班》诗画展”由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宣教事务部指导,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湖南湘江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长沙格局创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在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馆***展出,展期为2024年7月19日至10月8日。…
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与“田野诗班”荣誉捆绑在一起的李柏霖是不是大有在会同的名人榜上,与粟裕同框的趋势?难说。
就在“田野诗班”准备再上一层楼的关键时刻,7月底,一张哭笑不得的脸逼近了——
“田野诗班”的儿童诗被爆出涉嫌抄袭的文章在网上出现了,诗集里好些诗和诗句被指涉嫌抄袭、套改,证据确凿。
危机就这样出人意料地到来,注定的沉沦也变得不可避免。
几乎一夜之间,“田野诗班”由白天鹅变成了灰麻雀,这当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局面。难道我们渴望的梦想中的童真这么快就陨落了吗?
《田野诗班》: 一本部分内容涉嫌抄袭的儿童诗集
《田野诗班》这本诗集,从我在网上读过的一些诗来看,并不是我心目的好诗,一开始并没有买。“新童诗”公众号转载、电视节目里呈现、中国诗歌网上、《诗刊》上发布与刊登,零零星星,加在一起,读过的诗二三十首总是有的。
在7月28日,我发现一个我长期关注的公众号,刊载了一篇有关“田野诗班”儿童诗涉嫌抄袭的文章,但不久发现这篇文章是掐头去尾搬运了深圳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兼诗人于元林的文章。
于元林,与李柏霖同为教师、执教三十一年,高级教师、省级语文骨干教师、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于先生的文章,部分解答了我此前萦绕在心间的疑问。
于是我开始上网搜寻,首先从《田野诗班》一书的“豆瓣”页面上查到两句诗:
“乌云落下银色的雨
大地蹿出了五颜六色的花"
一看,心中就有数了,首句,来自日本儿童诗人金子美玲(1930年去世,她的儿童诗在中国流传甚广)的名诗《奇怪的事》——
“我奇怪得不得了,
乌云里落下的雨,
却闪着银色的光。”
再从“豆瓣”查:
秋天的落叶,像一面红色的镜子,照着春夏两个季节
查到——
落叶是镜子(作者孟祥忠,来自中国诗歌网)
手里拿着一片落叶 就像拿着一面免费的镜子 通过落叶这面镜子 我看见千千万万个我 愁眉苦脸,找不到方向 继续网上搜寻,查到—— 白天 月亮在给花浇水 它的花园有许多 叫星星的花 白天不给你看 晚上给你看
发现,在关键词“星星”“花园”上“意抄”瑞典索德格朗(1923年去世)的名诗《星星》一诗: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月亮给花浇水”,这个也有看过,但一时想不起来在哪本书上或者哪一首诗里。
继续网上搜寻——
《田野诗班》诗集中某页
查询,发现——
2021年12月10日的个人公众号“邱运来读写部落”中“捉迷藏/现场诗歌竞赛佳作(看哭了很多人)”中的诗歌。
捉迷藏(广东中山市南头中心小学六年级 陈艺林)
我与奶奶
玩捉迷藏
奶奶藏进花丛 连皱纹都涂成五颜六色 连影子都变得粉粉香香
奶奶站在春光里
一脸骄傲的妩媚 秋天里
奶奶藏进她种的五谷杂粮 风覆盖了她 微驼的背脊
连汗香味
也可以闻到
今年冬天
我找不到奶奶
妈妈的眼里弥漫着一层泪 奶奶捉迷藏
藏进了 她深爱的土地里
永远也找不到了……(指导老师:郭建平)
两相比较,田野诗班的《捉迷藏》,去筋留骨,较为骨感。人物一为“奶奶”一为“外婆”,时间一为“春秋冬”三个时间段一为“小时候、现在”两个时间段。整个故事完全相同,主题、结构也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陈艺林小朋友的更为细腻生动腴实。
是巧合,还是抄袭?
随后,我找出雪野的书,与《田野诗班》一书做对照。看到《彩色的小吉普》(重庆出版社2017年7月)第15页:
绿色的小耳朵(雪野,儿童诗诗人)
为了能听到
好多的意见
为了能让自己
长得直
长得高
树
才生出了
那么多的
绿色的小耳朵
《田野诗班》中第75页:
树(作者9岁,隐去姓名)
大树为了能听到人们的意见 让自己长得又高又直 生出了许多绿色的耳朵
7月30日下午,我收到《田野诗班》一书。阅读后发现其中套改(抄袭的手段之一)较为严重。
第3页第一首《黄昏》:
“傍晚/我伸了伸懒腰/趴在奶奶背上/黄昏学着我的样子/也伸了伸懒腰/趴在了山上。”(作者11岁,隐去姓名)
涉嫌套改余秀华所著《无端欢喜》(新星出版社2018年)中的散文《人与狗,俱不在》内容。
“那时候的黄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不同于现在的黄昏。”
“狗这才抬起头看看奶奶,实在不忍心这个老太婆太伤心,于是伸伸懒腰,起来跟着奶奶走回家。奶奶看它跟回来了,也就不计较它的傲慢无礼了。”
时间一样是黄昏;故事中换了我和奶奶;前面的动作都是伸了伸懒腰;后面的动作“走回家”,变成了“趴在背上”。
至于诗中诗句“黄昏/也学着我的样子/也伸了伸懒腰/趴在了山上。”乍一看,很新颖,是妙句,但其实将黄昏拟人化是较为常见的,网上一找,我就找到如“黄昏,趴在窗台四下张望”这样的诗句。
《黄昏》一诗的诗意,其实是断了的。“我,黄昏时趴在奶奶背上,回家”才是完整的诗。故而,《黄昏》一诗对余秀华散文的套改非常明显。
第6页第二首《下班》:
太阳下班了(作者12岁,隐去姓名)
太阳下班了 把照亮世界的任务 交给了月亮
经我查询:
1、有宁楠作词作曲的歌曲(2020年就存在)
太阳下班了 月亮上班了 2、幼儿园小班儿歌教案:太阳下班了
3、佚名网文
《太阳下班了》时间:2022-10-21 02:33:48
“太阳白天工作,给大地光和温暖;晚上,太阳下班以后呢?轮到月亮给大地照亮了。”套改痕迹是不是很明显呢。
前两首,竟然都属于套改,至此,我不再对每一首诗细品细抠细查了。
我开始随意翻阅,发现33页《听》:
听(作者10岁,隐去姓名)
燕子 唧唧唧 青蛙 呱呱呱 小河 哗啦啦 春天到处是心动的声音
套改《读读童谣和儿歌》(一年级下篇,曹文轩、谢先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中的《听声音》。
听声音
小河流水哗啦啦,
风吹树叶响沙沙,
雨滴落下滴答答,
鸟儿唱歌叽喳喳,
青蛙开心叫呱呱,
娃娃拍手笑哈哈。
类似的还有,常福生著《有孩子的地方》(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8月)一书中的《春天》:
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春雷轰隆隆,
燕子唧唧唧,
春雨滴滴答,
青蛙呱呱呱……(节选)
79页《向日葵公主与太阳王子》,套改网上童话故事《向日葵与月亮》。
向日葵公主与太阳王子 (作者10岁,隐去姓名)
太阳王子不听天空国王的话 非要去找向日葵公主玩 向日葵公主也不听土地国王的话 非要去找太阳王子玩 向日葵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被日光一照就抬起头来 看向太阳
网上童话故事《向日葵与月亮》(原创童话故事,作者两万里河床)。
朋友,我知道你一定认识那些可爱的向日葵。你肯定会想到向日葵不应该与太阳发生故事吗?但是,在这里,我要告诉你,这是一个向日葵和月亮的故事。在一片向日葵花田中,似乎每一棵向日葵都爱着太阳,转着圈圈寻找太阳对自己的爱。它们爱着太阳,但太阳是个海王,太阳爱着所有的向日葵。白天太阳照顾着所有向日葵。到了晚上,所有向日葵都垂着脑袋想念着自己的爱人。日复一日,过着重复的日子。但,有一天,有一棵向日葵,在夜晚的时候,风儿吹着它,它没有想念太阳,因为它根本不爱太阳,它觉得自己的爱人应该是温柔的,只会爱自己一个人的。那晚,风儿吹着自己,它似乎猛然觉醒,它应该抬头看看。
而类似诗题《向日葵公主与太阳王子》,发现了套改的痕迹的视频节目名称,网上早已有之,叫《太阳王子与向日葵公主的爱情故事》(2013年)。
由此可知,《向日葵公主与太阳王子》对《向日葵与月亮》这篇原创童话的套改非常明显——你写向日葵不与太阳恋爱与月亮恋爱,我就写向日葵与太阳恋爱。而且《向日葵公主与太阳王子》中“向日葵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被日光一照/就抬起头来/看向太阳”,害羞抬头,不符合逻辑,但是与《向日葵与月亮》中的“它应该抬头看看”如出一辙,可见套改得很深,是一种生吞活剥似的野蛮套改,野蛮到不顾逻辑。
接着往下看,84页《草》。
草(作者12岁,隐去姓名)
我摘一根草 放进书里夹好 想不到春天竟哭了起来 说她丢了一根头发 让我内疚的是 我也还不回去了
与《草》一诗内容相似的地方,可见
“小草是春天的头发,它们柔软翠绿。当春雨过后,你就会发现,小草们就成群结队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网上公开的作文)
《书中的花朵》(渭南日报全媒体2022年6月25日)
“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我坐在草地上翻读《林海雪原》《平原枪声》,读了半截,想看看牛有没有跑远,随手扯下一片树叶或一根草茎往书中一夹,那就成了书签。上山的次数多了,书页里的草木书签也多了,拿起书一抖,树叶、草茎纷纷掉落,如蝴蝶般扑闪,翩跹起舞。”
而且丢了一根头发,就哭起来,不符合人的正常心理,每个人头发都很多,大地的头发,春天的头发这么多,丢一根头发,怎么会哭呢?——如果丢的是发卡,那么小孩子是可能哭的,这里显然既不符合儿童心理,也不符合成年人的心理逻辑,是不是成年人强行修改后的结果呢?
《田野诗班》中第99页:
母亲(作者11岁,隐去姓名)
母亲呀 风扑入你的怀里 你不会欢喜 而我扑进你的怀里 你总会笑得合不拢嘴
想起冰心的《母亲》一诗。
母亲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两首诗,关键词同为:母亲,风,怀里。第一句,感叹式的开始,完全是同一种格式。不能说套改,只能说模仿吧。
但是分析小作者的诗作看,母亲不喜欢风扑入怀中,如果春风扑入怀里,怎么不会喜欢呢?在这一点上,小作者写的《风》,显然既不符合儿童心理,也不符合成年人的心理逻辑,很有可能是成年代笔者生造出来,或者孩子随意写出来的。将此收入书中,显然是没有进行仔细推敲,更没有做出指导与修改。
《田野诗班》130页:
偷偷长大(作者11岁,隐去姓名)
泥土怀抱里的种子 在慢慢长大 太阳抚摸着的花朵 在慢慢长大 而我在爸爸不注意的时候 偷偷地长大了
套改了《大山里的孩子》(2019年12月人民日报出版社)中的《偷偷长大》。
偷偷长大(作者王佳玉,13岁)
种子被埋在大雪下
安静发芽
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了一根新枝丫
而我
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
偷偷长大
这首诗,还出现在2020年电影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并被谱写成歌曲,风靡一时。
《田野诗班》第140页有一首只有两句的诗《书包》“我的书包是个懒虫/每次都要我背着他上学”,套改《大山里的小诗人》中《书包和书》:“书包和书是一对好朋友 / 但是书很懒 / 每次都要书包背着它上学 / 背它回家/书包觉得书太重了 /一边背书一边哭 /书包五岁,书八岁”。
第92页《清明》一诗:
清明(作者11岁,隐去姓名)
小时候我很害怕墓地 可是长大后我才明白 是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去的地方
这首诗,三行,其实毫无新意,比如第一句“小时候我很害怕墓地”,网上一搜就有:“小时候我是很怕很怕墓地的。家对岸就有一片墓园。有个一起玩过的小女孩溺亡后就葬在那里,就怕她从坟头里钻出来跟我说话”(网文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日);第三句“(墓地)是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去的地方”,上网一搜,就有完全一样的句子“墓地是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去的地方,但也是我们敬畏的地方”(网文发布时间2023年9月7日)。
像这种没有任何新意和诗意的大白话诗,很难界定它属于抄袭,甚至说它在模仿都很难。
个人认为《田野诗班》只有极少数作品是不错的。现在看来,恰恰是这些极好的诗歌被证明来自抄袭。
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如果当事人不如实供述,那么我们将无法得知哪些涉嫌抄袭?哪些属于可能平庸的创作?抄袭始于何时?如此,某些真相恐怕我们这些外人永远无法得知。
没有人能读完万分之一的儿童诗,阅读有限,资料有限,查找一首儿童诗是否抄袭是很困难的事情。
拣好的抄,大家也许会留意;拣不好的抄,恐怕外人谁也无法知道出处。
所以,编辑从田野诗班的存有2000余首儿童诗的“库房”里,以一个编辑的正常眼光来挑,挑出来的自然有不少好诗。这也是这些诗出版后,终究被发现里面有抄袭诗歌的原因。试想一下,如果都是《清明》这样几乎没有创造性的诗,是不是很难界定《田野诗班》与抄袭有关呢?
由于全文抄袭拔尖的儿童诗,容易被发现,所以,有心者也会理性抄袭,故而诗集中也没有全文特别拔尖的作品。
因为只要抄一首拔尖、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事情就会败露。
这也是这部诗集没有一上市就爆出抄袭,而是过了几个月之后,挺到此书第二次印刷之后才发现有抄袭的原因。
平庸的作品巧合概率很大,但优秀的诗歌无法一再巧合,儿童诗也是如此。优秀的诗歌一旦诞生就成为瑰宝,谁也不会傻到将屈原的《天问》、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署上自己的姓名说是自己的作品,谁再写一遍屈原的《天问》只能说是抄写。
作者简介
钻石百分百(笔名):媒体研究者,写作人,其他不详。
来源百家号:当代文学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