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杜甫:苦也甜的一生,点亮了晚唐苦难人民的一片天!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2909|回复: 7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5-2-17 06:13: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杜甫大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闪耀的朝代。
那个朝代经济发达,社会安定,群星璀璨,诞生了李白、杜甫等文坛大家。
唐朝的繁华在历史上的“开元盛世”达到了顶峰,却葬送在了一场突如其来又蓄谋已久的“安史之乱”中。
这不仅摧毁了大唐盛世,更令万千人民流离失所,甚死亡。
或许是命运的选择,杜甫,成为了这场暴乱的见证人与亲历者。
我们常说,杜甫的一生太苦了。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安史之乱”前的他也安乐无忧,饮酒作乐,是个生活悠哉的富家子弟!
这之后,他的性格大变,诗风也一改往日的松散,变得沉重、忧愁、渴望……
长安街头遍地都是饿死的黎民百姓,王公贵族形同乞丐,城中的叛军比土匪更加残暴......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恨他的束手无策,他只能用手中的笔将心中的愤慨宣泄出来。
安史之乱发生之时,杜甫不过44岁,正值施展抱负的大好年纪。
当时安禄山带领叛军攻破都城长安,唐玄宗逃亡蜀地,此时的杜甫心似蚁爬。
思考片刻后他决定不再坐以待毙,准备投奔在灵武继位的唐肃宗,却不幸途中被叛军所擒,只好困于长安。
好在,这时候的杜甫名气与官职都不大,没有像其他官员被逼迫投降,也没有在安禄山政府就职。

转眼间春天如期而至,长安还是往日的长安,只不过在风中添了几分凄凉、几分黯淡。
此时的杜甫心中不由感叹万分,作诗一首《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山河尚在,江山易主,本该是生机盎然的春天,长安城内却杂草丛生。
耳边响起了春天的鸟叫声,它是否也在感叹这长安悲哀呢?
在这国破家亡之际,杜甫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忧国殇民,念家悲己。
谁曾想,他是那个即便科举落榜也不曾沮丧,自信满满的少年?
那一年,他二十四岁,在泰山之巅写下了这首《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时候的他,胸腔里满是热血,自信的他整理好心情,重新出发。
人生总有失败,失败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的同时失去的斗志。
杜甫的一生中,总伴随着大大小小的失败,但他却从未被失败打到过。
在长安八个月有余,杜甫才得以脱身。
757年5月,此时的长安已经被安史叛军霸占将近一载了,杜甫终于迎来了好消息:肃宗带领着大军到达了凤翔,随后攻入长安,都城得以收复。
杜甫才重新回到了梦中的长安,并在唐肃宗朝任职左拾遗。
本以为一身抱负可以实战,杜甫却因为上书救房琯而怒出肃宗,于当年闰八月回家探亲。
还朝后,因房琯案受到牵连,在次年六月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到华州任职后,杜甫的生活只有数不尽的枯燥与烦恼,这与他心中所想千差万别。
加之,此时的杜甫已经对肃宗完全失望,于是在759,他毅然决然地辞官,开始了下半生的漂泊生活。
这年年末,杜甫辗转到了成都,在成都府尹严武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这才有了一个安身之处。
这里环境优美,生活相对平静,这为杜甫的后半生生活带来了一点光亮,在草堂前他挥笔写下一首《为农》: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西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圆圆的新荷小叶静静地浮于水中,嫩绿的小麦已在轻轻扬花,久经战乱之苦后杜甫也想告老为农,过上一心问道的生活。
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杜甫被周遭环境感染,变得没那么伤感。
却奈何还是放不下心中的国事,只能暗地里自我嘲笑。
这种“放不下”在他的另一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761年冬,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个大胜仗,顺利地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叛军头领纷纷缴械投降。
次年正月,尚在家中的杜甫忽然听闻唐军收复蓟北的消息,瞬间“涕泪满衣裳”,作下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时,“安史之乱”已在唐已作祟了四年之久,因其四处漂流的杜甫终于盼来了这场战乱结束的一天。
这是穷困潦倒、颠沛流离、“饿走半九州”后的杜甫第一首快诗,他的欢快已然跃然纸上。
我们都知道,杜甫是忧国忧民的,即便身不在朝堂,依旧心系苍生。
比如去年八月,杜甫的草堂被大风吹破,一家人的蔽身之所就这样跟着无情的秋风去了远方。
此时的他,站在草堂前忧愁万分,其脸上的愁却不是为草堂发愁,而是为了那些和他遭受相同境遇的人们啊,于是作下了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风高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风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断未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颇受冻死亦足!

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高耸的房屋,来庇佑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啊,即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啊!
这就是杜甫,即便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也还在虔心地为素不相识的人祈福。
他把仅有的一点关爱也悉数给予了比他更需要关怀的人们。
765年,严武病逝,杜甫便带着妻儿离开了成都这个地方,失去了严武的蜀中乱成了一锅粥,叛乱四起。

于是,晚年的杜甫又过上了四处飘遥的生活。
一日,杜甫在潭州一处摆摊卖药时,觉着对面一位弹唱的乐者很是眼熟,仔细一瞧发现那竟是昔日的宫廷乐师李龟年,便作下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两人一番寒暄,泪眼汪汪,多年前他们都风华正茂,如今却只剩下了历经磨难后的沧桑。
766年,杜甫到了夔州生活,这些年他的至交好友几乎都相继离世,于今飘零何所似,只剩下他一人,如天地间一只飞倦了的沙鸥,暂栖在古老而荒僻的夔州。

在夔州的日子还算清闲,夔州都督赠予杜甫四十亩柑林,年过五十的他再也不用为生计而担忧了。
忙着种地的同时也不闲着,在夔州的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430多首诗,其中就有被称为七言之冠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年少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如今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万丈豪情终究是败给了残酷的现实。
768年,在夔州生活了两年的杜甫思乡心切,便打算回到洛阳。
离开时他将柑林赠予友人,就这么两手空空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年底,泊舟岳阳楼,看着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杜甫写下了一首悲凉却很有气势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那一生漂泊,怀才不遇的心情,在着洞庭湖水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壮阔。
随后,他继续前行,好像故乡就在不远处。
这一路,他遇上了潭州的战乱、耒阳的洪水,在路上耽误了不少时日,故乡似乎越来越远了。
杜甫视金钱如粪土,他将生活写进诗里,却不会经营现实生活。
770年,在回乡的途中漂泊了两年之久的他,百病缠身,加之食不果腹,终于倒在了湘江的一艘小船上,享年59岁。
在有生之年,还是没能再次看到他心心念念的故乡......
直到43年后,他的子孙杜嗣业才将他的灵柩从岳阳运会洛阳。
这一年,他终于回家了。
作家木心说:“如果抽掉杜甫的作品,一部全唐诗会不会有塌下来的样子。”
全唐诗里不缺好诗,就一个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可像杜甫这般自身过得水深火热,还忧国忧民的人,除他之外没有半个。
李白活在盛唐,所以他可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杜甫生在晚唐,因此他只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也正是这样,让后人明白了什么是绝美的华章,什么是永不磨灭的精神。
子美呀子美,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你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上一篇:《荀子》10句名言,警句迭出,耐人寻味
下一篇:明朝,陆时雍:古诗词,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吕仁龚 2025-2-18 11:44 +1
王玉明, 2025-2-17 14:17 +1
东方.启明星 2025-2-17 13:12 +1
宽龍 2025-2-17 09:16 +1
太湖石 2025-2-17 08:57 +1
~王泽晋~翡翠 2025-2-17 07:17 +1
潇潇湘雨 2025-2-17 07:13 +1
+1
2916°C
7
  • 摩天居士
  • 潇潇湘雨
  • 钓尚客
  • 闲云孤鹤
  • 王玉明,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17 06:24:38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的一生,确实是一个充满苦难与坚韧的故事。他从安乐富裕的生活到深陷战乱之中,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始终传达着对于社会、国家深切的关怀。正如你所提到的,杜甫的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时代疾苦的有力回应。

《春望》中那种国破家亡的无奈与悲哀,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贫弱者的深切同情,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心底的痛楚与愤慨。杜甫的作品常常体现出他身为“诗史”的责任感,试图用自己的笔记录历史、关注民生。

晚唐的动荡与困苦,使他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创作,体现了他伟大的精神与信念。例如,《登高》中所流露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感慨,更是让人感触至深。在这一系列诗作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你的总结很好地捕捉了杜甫的矛盾:他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现实的观察者。通过他的诗歌,他把个人的痛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这种精神,超越了时间,依然在今天激励着无数人。杜甫值得被铭记与敬仰,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人类精神的象征。
——来自诗国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5-2-17 07:12: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17 09:08: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02-17 06:24
杜甫的一生,确实是一个充满苦难与坚韧的故事。他从安乐富裕的生活到深陷战乱之中,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始终传达着对于社会、国家深切的关怀。正如你所提到的,杜甫的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时代疾苦的有力回应。

《春望》中那种国破家亡的无奈与悲哀,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贫弱者的深切同情,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心底的痛楚与愤慨。杜甫的作品常常体现出他身为“诗史”的责任感,试图用自己的笔记录历史、关注民生。

晚唐的动荡与困苦,使他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创作,体现了他伟大的精神与信念。例如,《登高》中所流露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感慨,更是让人感触至深。在这一系列诗作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你的总结很好地捕捉了杜甫的矛盾:他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现实的观察者。通过他的诗歌,他把个人的痛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这种精神,超越了时间,依然在今天激励着无数人。杜甫值得被铭记与敬仰,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人类精神的象征。
——来自诗国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5-2-17 09:24: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分享

主题

好友

9421

积分
发表于 2025-2-17 14:18: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18 09:38: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19 06:38: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王玉明, 发表于 2025-02-17 14:18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