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世人皆羡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2886|回复: 6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2-7 06:10:3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余烟之南 诗词大宝库

引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0岁的陶渊明正式辞去最后一任官职——陶泽令,回归自己心心念念的田园。
从此没有陶泽令,只有五柳先生。
梁启超曾评价陶渊明: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世人皆羡慕陶渊明,很多是因为常常陶渊明活成了大家理想的样子,陶渊明的精神也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桃花源。
“福田心耕,慧命心造”,其实心态很重要,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涵养好心态,人生就会从容。

01
放得下,名利看淡

正所谓:“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
求富贵名利,是人的本性。
淡然看待,拿得起放得下,才能知足常乐,不为身外之物所累。
陶渊明的叔父举荐他前往彭泽当县令,身为父母官,陶渊明正欲大展拳脚。
一日,陶渊明正于府上办公,督邮刘云带着一帮人闯了进来,不问缘由,当众斥责了他一番。
事后,他才知道,无非是因为他没有贿赂。
陶渊明说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当晚,便脱去官服,解下官印,辞官而去。
最终,陶渊明看清了世道,看清了自己,终究是“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欺”。
从此,陶渊明的铮铮硬骨成了我们心中的传奇。
生于红尘,当我们被喧嚣的尘世,浮躁的人心逼得无路可走时,当我们为生活折腰时,心头总会愤然响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声音。
在红尘浊世里,视富贵如粪土,待名利若浮云,并由此而获致心灵的祥和与宁静,那是一种多么坦荡的肚量与胸襟!
所谓成熟,便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够放得下,放得下功名利禄,换人生从此岁月静好。
放得下,看淡名利,坦然地跟往事告别,下一段或许就是别样的风景。

02
想得开,顺其自然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世事无常,想得开才能从容面对,一切顺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
辞官后,陶渊明归心似箭,日夜兼程,奔赴他的田园故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自此陶渊明穿起粗布衣衫,扛起锄头,做回乡野农夫。
他清晨下地,傍晚才归,但种下的豆子,稀疏泛黄,颗粒无收。
他却从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却是坦然的自我调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最后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陶渊明对豆苗的期待,却也有一种想得开的豁达。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已经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剩下的就看天意啦!
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
人之所以有“三千烦恼丝”,时常会不快乐,主要是看不开。
何不学学陶潜,将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化作自嘲,一笑了之,万事看开!
正如那句诗所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03
看得透,乐观豁达

人生若寄,奔走于喧嚣的人海,我们时常会迷失自己。
要想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我们一颗坦然面对一切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透世事,自能乐观豁达。
《菜根谭》中有云: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
陶渊明看得透,深深的明白:得失皆云烟,转眼风吹散。
所以,他用一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桃花源是一个理想,不论时代洪流如何汹涌,都不曾干扰这里的宁静。这里不受时间打扰,不受世界打扰。
桃花源又是一个现实,那里不是仙境,住在那里的亦不是神仙,而是普普通通的人。
他们真真切切地生活在尘世喧嚣之外,看淡人情冷暖,看透生死无常。对未来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始终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生活在自己的烟火人间。
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心中,真正的从容自在,不是避开闹市之中的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深处,修篱种菊,心素如简,自在安宁。
生活总是美好的,因为它充满希望。
真正的豁达,是放下牵挂与奢求,不负自己,不负岁月。
闲暇时间,静下心来听风赏月,笑迎花开花落!
丰子恺说: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惧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人生在世,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是大胸怀,更是大智慧。
时常有人感叹:“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执于一念,便会受困于一念,因为频频回头的人,走不远。
何不看透看开,过好当下,把你的日子过成诗,将你的生活变成桃花源?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才能在红尘俗世,洒脱地活出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上一篇:写诗秘笈(7):深入浅出才是写诗的正确方式
下一篇:晏几道最经典的5首宋词,柔情似水,那么美,又那么伤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心远 2024-12-8 10:46 +1
东方.启明星 2024-12-7 14:09 +1
观自在/可大 2024-12-7 12:21 +1
太湖石 2024-12-7 08:45 +1
+1
2892°C
6
  • 摩天居士
  • 何文富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7 06:48:17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通过对陶渊明人生观的剖析,强调了“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的生活智慧。作者引入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结合他的诗作,表达了面对名利、顺其自然和乐观豁达的重要性。以下是对文章几个方面的点评:

1. **内容结构清晰**: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逐层深入,逻辑顺畅,情感逐渐积累,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陶渊明所传达的生活智慧。

2. **引用恰当**:
   文章中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作,如“种豆南山下”,有效地支持了阐述的观点,并增添了文学的韵味,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

3. **哲理深刻**:
   通过陶渊明的经历和态度,作者探讨了人生态度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事物的淡然。这让人反思现代社会中的压力与焦虑,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不必要的负担。

4. **语言优美**:
   文章语言流畅,富有诗意,使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和优美的描述,使得阅读体验愉悦。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

5. **积极的生活态度**:
   整体上,文章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从容与安宁。这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向往的生活理念,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

总之,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讲述陶渊明的故事,而是在用他的思想激励我们去反思自我,调整心态,以更为开阔的视角面对生活的挑战。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7 08:51: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好诗佳作拜读了
发表于 2024-12-8 05:14: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8 08:28: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9 08:17: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2-07 06:48
这篇文章通过对陶渊明人生观的剖析,强调了“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的生活智慧。作者引入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结合他的诗作,表达了面对名利、顺其自然和乐观豁达的重要性。以下是对文章几个方面的点评:

1. **内容结构清晰**: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逐层深入,逻辑顺畅,情感逐渐积累,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陶渊明所传达的生活智慧。

2. **引用恰当**:
   文章中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作,如“种豆南山下”,有效地支持了阐述的观点,并增添了文学的韵味,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

3. **哲理深刻**:
   通过陶渊明的经历和态度,作者探讨了人生态度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事物的淡然。这让人反思现代社会中的压力与焦虑,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不必要的负担。

4. **语言优美**:
   文章语言流畅,富有诗意,使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和优美的描述,使得阅读体验愉悦。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

5. **积极的生活态度**:
   整体上,文章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从容与安宁。这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向往的生活理念,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

总之,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讲述陶渊明的故事,而是在用他的思想激励我们去反思自我,调整心态,以更为开阔的视角面对生活的挑战。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31 06:28: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