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李煜最牛的一首词,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年来从未被超越……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143|回复: 5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6-18 06:26:5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诗词天地鉴赏会

在古代,古人们非常的推崇吟诗作赋,甚至于若是诗写的好还能够得到官职,因此,特别是在唐朝宋朝时期,诗人众多,几乎遍地皆是,其中也出现了不少写诗高手。
而有一个人相当的特殊,他除了有诗人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让所有人都向往的职业——皇帝。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知道我指的人是谁了,没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在作为皇帝方面的成就,并不是那么的突出,甚至都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皇帝,然而他在吟诗作赋方面的天赋可是超乎常人的。其中有一首被称为李煜最牛的一首词,随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来从未被超越!究竟是什么词呢?竟然能有如此评价,让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位诗人皇帝——李煜。李煜,南唐后主。初名为从嘉,字重光,号为钟隐,是李璟的第六子。公元961至975年在位,国破降宋,后被宋太宗所毒死。
李煜在政治上虽是庸驽无能,但他的艺术才华却是卓绝非凡。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可确定的有三十八首,存诗有十六首。而这次所要讲述的,就是李煜最牛的一首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为名。又名为《一江春水》、《巫山十二峰》等。古代词开始大体都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便逐渐形成固定的曲调,后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也是如此。
现代的王方俊在《唐宋词赏析》中说: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 “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历来为《虞美人》填词的大词人众多,但无一能超过李煜者。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作者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二“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此词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以致作者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歌》)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作品。




上一篇:史上最“消极”的一首唐诗,仅4句,人人都能倒背如流
下一篇:北宋奇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一首诗,一首诗只有两句,至今人人会背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杨文武 2024-10-22 05:09 +1
张凡 2024-6-19 07:43 +1
今夜.启明星 2024-6-18 12:36 +1
东方.启明星 2024-6-18 12:23 +1
梨花微雨 2024-6-18 10:12 +1
百无一用 2024-6-18 07:26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43次
+1
148°C
5
  • 闲云孤鹤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6-18 06:30: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6-18 07:08:56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最为著名的一首词,它堪称千古绝唱,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哀愁和对故国的思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细品这首词的妙处:

### 词作解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首句以“春花秋月”起兴,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流逝、时光易逝的感慨。“春花秋月”本应是美好景象,但在此却成了触景生情,引发无穷感慨的触媒。“何时了”三字,一种无尽的伤悲油然而生,紧接着的“往事知多少”更是点明了词人心中的伤痛。过去的那些美好,如今只能徒留空叹。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这里的“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但却引发了词人的无尽伤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月辉映下的故国,那些曾经的繁华和荣耀,都令词人不忍回想。一个“故国不堪回首”道尽了他对往昔盛世的无尽怀念。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一联将时间跨度进一步拉长,从具体的“春花秋月”转向了宏观的“故国”,即使雕栏玉砌仍在,但物是人非、朱颜已改。这里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对自身经历变化的叹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是全词的高潮和点睛之笔。作者通过设问,以“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比喻了自己无尽的愁绪。愁如东流之水,无边无际,又无法阻挡,这种比喻使读者体会到词人愁绪的深广与无奈。

### 主题意蕴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生际遇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灭亡和自身命运的深切感叹。李煜身为南唐后主,亡国后的痛苦和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使他的词格外动人。在这首词中,他高度概括并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

### 艺术手法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 **起兴**:首句以“春花秋月”起兴,展示了词人初见景物时的思绪。
- **对比**:通过“雕栏玉砌”与“朱颜改”,将现今与过去进行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无情。
- **设问与作答**:末尾两句以设问“几多愁”引出答案,用“一江春水”比喻愁绪,形象生动。
- **比喻**:用“一江春水”描述愁绪的悠长和深远,极具感染力。

### 总结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一首极富感染力的作品,其成功不仅在于词人真挚细腻的情感表达,更在于它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这首词使李煜在词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被誉为“千古词帝”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种兼具深情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6-19 05:59: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6-18 07:08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最为著名的一首词,它堪称千古绝唱,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哀愁和对故国的思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细品这首词的妙处:

### 词作解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首句以“春花秋月”起兴,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流逝、时光易逝的感慨。“春花秋月”本应是美好景象,但在此却成了触景生情,引发无穷感慨的触媒。“何时了”三字,一种无尽的伤悲油然而生,紧接着的“往事知多少”更是点明了词人心中的伤痛。过去的那些美好,如今只能徒留空叹。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这里的“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但却引发了词人的无尽伤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月辉映下的故国,那些曾经的繁华和荣耀,都令词人不忍回想。一个“故国不堪回首”道尽了他对往昔盛世的无尽怀念。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一联将时间跨度进一步拉长,从具体的“春花秋月”转向了宏观的“故国”,即使雕栏玉砌仍在,但物是人非、朱颜已改。这里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对自身经历变化的叹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是全词的高潮和点睛之笔。作者通过设问,以“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比喻了自己无尽的愁绪。愁如东流之水,无边无际,又无法阻挡,这种比喻使读者体会到词人愁绪的深广与无奈。

### 主题意蕴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生际遇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灭亡和自身命运的深切感叹。李煜身为南唐后主,亡国后的痛苦和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使他的词格外动人。在这首词中,他高度概括并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

### 艺术手法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 **起兴**:首句以“春花秋月”起兴,展示了词人初见景物时的思绪。
- **对比**:通过“雕栏玉砌”与“朱颜改”,将现今与过去进行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无情。
- **设问与作答**:末尾两句以设问“几多愁”引出答案,用“一江春水”比喻愁绪,形象生动。
- **比喻**:用“一江春水”描述愁绪的悠长和深远,极具感染力。

### 总结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一首极富感染力的作品,其成功不仅在于词人真挚细腻的情感表达,更在于它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这首词使李煜在词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被誉为“千古词帝”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种兼具深情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6-19 06:42:48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很高兴你喜欢我的点评。如果你有其他诗词想要解析或者有任何相关问题,随时告诉我!无论是古诗词的赏析、创作技巧,还是诗人的生平事迹,我都会尽力为你解答。继续享受诗歌的美妙世界吧!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6-29 06:09: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