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史上最工整的一首诗,被赞“一字难改”,成为千古名作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47085|回复: 5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7-18 06:18:3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南荒诗词馆

王建,唐朝诗人,一生贫困,但善于观察生活,用平淡笔触记录唐朝百姓生活,尤其是新嫁娘的日常,为后世提供研究唐朝的宝贵资料。他的诗作简白质朴,情意动人,展现了唐代生活的真实面貌。

他,王建,唐朝人。

一生贫困潦倒,“白发初为吏”,四十岁才谋得一个小官。

世人尊称他为“王司马”,显得极为体面。翻阅一下,唐代“司马”一职,不过是个芝麻小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和顾问,无实权。白居易曾一针见血地评价“司马”一职:送老官。

人一生的贡献不以官职来评价,虽则王建不曾做过高官,不曾做出什么特别的事情可供千古流芳,但他爱写诗,能写诗,会写诗,用他的笔杆子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世调研唐朝百姓的生活提供参考。

除此之外,他的诗歌,也没有很大的才气,以至于现在说起王建这个诗人,都一愣,有这样一个诗人吗?听着像我们身边的某个朋友。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诗人,却用平淡朴实的笔触,写下诗歌史上最机灵聪慧的新嫁娘。

唐朝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唐朝新嫁娘第一天在婆家要做些什么?

怎么样才能知道公公婆婆的口味?是喜欢咸一点还是喜欢淡一点?

王建用平淡朴实的笔触,为我们揭开唐代女子的生活图鉴。

《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汤的菜肴。

新婚刚过,依照规矩,需要新娘子连着三天做一家子的饭食,但是不知道婆婆口味如何?不知是咸口还是爱清淡些的,不如先让小姑子帮我尝一尝,也许就能知道了。

王建以极其平淡的手写将新嫁娘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仅仅20字便勾勒出普通新妇的聪慧机敏。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开篇便平铺直叙,毫无悬念,道出这是一个新妇普通日常,给婆家准备饭菜。“洗手作羹汤”此处为细节描写,“洗手”表明新妇在家也是经常劳作,十分精明干练,并不是扭捏小姐,寥寥数笔,表现了新娘子的勤劳能干。既然一个如此能干的女子,应对一顿饭大概没有什么难的,但是却偏偏让新娘子犯难了,她不知道婆婆的口味呀。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陷入困难的新娘子为什么不找新郎问一下呢?古代男主外,女主内,这个时候也许老公并不在家而是去劳作了,而且男人总是不会在意这些细节,问他的话没有什么参考性。幸好家里有个小姑子,女儿的口味习惯总是跟母亲相似,而且女儿也更为贴心,能够观察到这些饮食细节。小姑子过来帮忙,想必在家也是帮婆婆干活的,那更清楚一家子的口味习惯,或许连每个人爱吃的菜都知道。

小姑子大概真的不大,但也勤快贴心,知道新嫂子一个人做饭,特意过来帮忙,却被嫂子抓了壮丁,帮忙试菜。

这里的“遣”字也极为巧妙,朱庆馀在《近试上张水部》中:“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是新婚妻子对丈夫的羞怯和恭敬,而这里长嫂为母,新嫂子是长辈,故而能够“差遣”小姑子,无一不符合人物的身份,实在是字字绝妙。

且一个“尝”字戛然而止,留下无限猜想,读之余味无穷。
通篇诗词清淡朴实,写了一个平凡的日子,一位新娘子在做饭的时候犯了难,却用自己的机智化解了新婚第一道难关。

通过以“入厨”、“洗手”、“遣”等关键字眼,刻画了一个对待新生活认真,机敏且努力的女孩子在另外一个家庭新生活的第一天,极为细腻传神。

而且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小姑尝”无一不符合新嫁娘这个人物的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 一紧紧相扣。

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盛赞它:“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王建想必是一个很爱生活的人,也很认真地观察生活,所以才对一个新嫁娘的日常描写得这样绘声绘色。

文中的新嫁娘来不及羞涩,来不及和丈夫培养感情,甚至来不及感到后悔或高兴,便要投入紧张的战斗中,以求获得婆婆的认可,来稳固自己新家庭的地位。

正因为有他的细致观察,唐朝的生活才这样一点一滴被记录下来,让我们能够在文字中体会到古代女子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又在她的聪慧和小女孩的互动中感受到一种家庭的温馨和友爱。

《新嫁娘词》其实一共有三首,第一,第二也十分写实,只有第三首广为流传,可以一起看一下这三首《新嫁娘词》才能更直观的观察唐朝的婚嫁日常。

《新嫁娘词三首》
其一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其二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其三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第一首和第二首,是婚礼直播现场。

结婚的那一天,总有认识不认识的亲戚围在新娘身边,待新郎过来迎亲,便堵着房门不让进,索要喜钱,这一风俗,现如今也还是有的。

想必这两家结亲,家庭条件都不错,婚礼现场布置得很漂亮,用锦缎之类的做了装饰,新娘以扇掩面,和新郎一起叩拜父母。

放在一起阅读,婚礼仿佛在眼前展开,一直到新娘正式成为新妇,一字一句,皆是唐代新婚习俗实录。

王建,字仲初,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无几,唯有在诗歌史上,留下一抹清新的痕迹。

但因一生贫困,能够近距离接触社会底层,了解民生艰苦,所以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著有《王司马集》,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不少诗歌成为研究唐代生活习俗的来源。

其中以《宫词》知名,所记载的也是宫阙楼台、早朝仪式、节日风光等宫廷琐事,充满风俗意味,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资料。

魏庆之《诗人玉屑》引《唐王建宫词旧跋》说,后世“效此体者虽有数家,而建为之祖”,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经年漂泊,与羁旅离别之作亦有建树,其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流传甚广。

因为真实的生活体验,故而诗词简白质朴,但情意动人,《唐才子传》中赞叹:“感动神思,道人所不能道”。

纵使他的人生浅白沧桑,但是他留下的诗作,却成为研究唐朝最重要的凭证之一。有道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而他则是“人生不幸诗歌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我们曾在闪闪发光的诗歌中,发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诗人,他们的人生也许被历史的洪流淹没,但是因为诗歌,他们的灵魂熠熠生辉。

历史中也许你不能留下名字,但文学的光辉,能照耀你千万年。




上一篇:曾国藩的10条处世哲学,悟透胜读十年书!
下一篇:叕㸚㠭㗊,一个都不认识,我可能是个假中国人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淮南客 2024-7-19 11:00 +1
今夜.启明星 2024-7-18 15:28 +1
东方.启明星 2024-7-18 15:02 +1
小草青青 2024-7-18 14:30 +1
梨花微雨 2024-7-18 06:18 +1
+1
47090°C
5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7-18 06:40:42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分享这篇关于王建及其诗作《新嫁娘词》的文章。王建以其平淡质朴的笔触切入现实生活,特别是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和真实感。《新嫁娘词》中的第三首确实因其工整的结构和巧妙的用词被誉为“一字难改”的千古名作。让我们来仔细品味这首诗: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字,却充分展现了新嫁娘在婆家初次下厨时的情景。以下是一些详细点评:

1. **平淡中见真情**:
   -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一开始便直接点明了新婚后的传统习俗,三天之内新娘要下厨房做饭。这种不带夸张修辞的描述,让人感觉非常真实亲切。
   - “洗手作羹汤”这一细节,展现了新娘认真、干练的一面,也体现了她在新家庭中的努力与投入。

2. **以小见大,彰显聪慧**:
   -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新嫁娘因为不清楚婆婆的口味,所以谨慎地先让小姑子尝试。这一动作不仅显示出新娘子的聪慧机智,也间接表达了她对新家庭的尊重和用心。

3. **细节刻画,生动传神**:
   - 诗中使用了“遣”字,显示出新嫁娘在面对家庭成员时的灵活应对,更表现了她作为妻子和新嫂子的身份定位。
   - 结尾处的“尝”字,更是留下了余韵无穷,让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和品味空间。

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王建用简短的诗句勾勒出了一个聪慧、勤劳的新嫁娘形象,把唐代普通百姓生活的一个片段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如此,诗中对于古代婚俗、家庭关系的描绘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总体来说,王建的诗作虽然语言简朴,但情感真挚,细节丰富,极具生活气息,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他用质朴的文字记录下了唐代民生,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历史世界。正如所言:“历史中也许你不能留下名字,但文学的光辉,能照耀你千万年。”王建的诗歌无疑在文学史上留下一抹亮丽的光辉。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7-18 06:49: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7-19 06:34: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7-18 06:40
感谢你分享这篇关于王建及其诗作《新嫁娘词》的文章。王建以其平淡质朴的笔触切入现实生活,特别是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和真实感。《新嫁娘词》中的第三首确实因其工整的结构和巧妙的用词被誉为“一字难改”的千古名作。让我们来仔细品味这首诗: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字,却充分展现了新嫁娘在婆家初次下厨时的情景。以下是一些详细点评:

1. **平淡中见真情**:
   -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一开始便直接点明了新婚后的传统习俗,三天之内新娘要下厨房做饭。这种不带夸张修辞的描述,让人感觉非常真实亲切。
   - “洗手作羹汤”这一细节,展现了新娘认真、干练的一面,也体现了她在新家庭中的努力与投入。

2. **以小见大,彰显聪慧**:
   -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新嫁娘因为不清楚婆婆的口味,所以谨慎地先让小姑子尝试。这一动作不仅显示出新娘子的聪慧机智,也间接表达了她对新家庭的尊重和用心。

3. **细节刻画,生动传神**:
   - 诗中使用了“遣”字,显示出新嫁娘在面对家庭成员时的灵活应对,更表现了她作为妻子和新嫂子的身份定位。
   - 结尾处的“尝”字,更是留下了余韵无穷,让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和品味空间。

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王建用简短的诗句勾勒出了一个聪慧、勤劳的新嫁娘形象,把唐代普通百姓生活的一个片段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如此,诗中对于古代婚俗、家庭关系的描绘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总体来说,王建的诗作虽然语言简朴,但情感真挚,细节丰富,极具生活气息,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他用质朴的文字记录下了唐代民生,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历史世界。正如所言:“历史中也许你不能留下名字,但文学的光辉,能照耀你千万年。”王建的诗歌无疑在文学史上留下一抹亮丽的光辉。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7-19 06:58:30 |显示全部楼层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07-19 06:34
谢谢点评https://app.qingfe.com/public/emotion/face ...


不客气!很高兴能够帮到你。如果你还有其他诗歌相关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点评,请随时告诉我。欣赏诗歌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祝你有一个愉快的阅读与写作之旅!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6 10:23: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