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格律检测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鉴赏学习
| 品味中国古诗词中的惊蛰
楼主:
方明
|
查看: 1679
|
回复: 0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鉴赏学习
›
品味中国古诗词中的惊蛰
品味中国古诗词中的惊蛰
[复制链接]
方明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方明
金牌会员
主题
好友
5万
积分
方明
发表于 2021-3-9 16:18:24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1679
|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暖,万物萌发,大地生机盎然。
农民常常把惊蛰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有许多农事谚语流传下来,如“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在一些地区,流行着惊蛰祭白虎、吃梨、打小人、吃烙饼、祭雷神等习俗。
一起来读几首有关惊蛰的古诗词——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赏析】
诗中“微雨”“众卉新”,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写春耕之始。农夫一年到头都忙于耕种,奔走于田地、场院、菜圃、涧水之间。在铺叙农忙之后,诗人突然转笔写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讲食禄不耕者对农夫艰辛劳作却饥寒交迫的情况惭然生愧。
惊蛰日雷
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赏析】
半夜里西南方(坤宫)一声惊雷,到清晨时蛰虫早已醒来,花草开始萌发。一句“电明雨急打窗来”,写出了惊蛰的特点。雷声唤醒蛰伏的万物,惊动它们,万物的生长步入了快车道。草木生机勃勃,和冬天时大不一样,这是不同的气候催生的结果。只有院中的石龟和房上木雕的大雁对春天的回归毫无反应。这首诗描写惊蛰时春雷隐隐,大地回春,春风春雨催生草木的情景,透露出作者欣喜和爽朗的心情。
秦楼月•浮云集
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赏析】
时届惊蛰,雷声隐隐。本来柔和的春风,现在越吹越急了,那长出新叶的杨树被吹得左摇右摆,啊,快要下雨了!
整首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
来源:中国语言文字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上一篇:
帛书中的一个字,颠覆了被误解两千年的经典,还原了老...
下一篇:
不读这20句相思诗词,就不知道思念有多美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花知意
2021-3-18 21:08
+1
嶺西老人
2021-3-11 16:58
+1
馮志兵
2021-3-11 13:21
+1
焦香梅
2021-3-11 12:56
+1
洋河居士
2021-3-11 12:45
+1
酹江月
2021-3-11 12:32
+1
+1
1679°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玉泉湖絮语
[
新诗/现代诗
]
致母亲
[
新诗/现代诗
]
浅浅的爱深深的情
[
新诗/现代诗
]
活在当下
[
新诗/现代诗
]
和心爱的人植物园赏花
[
新诗/现代诗
]
植物园的芍药梦
[
新诗/现代诗
]
亲爱的你是我一辈子深爱的人
[
新诗/现代诗
]
立夏
[
新诗/现代诗
]
相思病
[
新诗/现代诗
]
真正懂你的人
[
新诗/现代诗
]
桃花山公园
[
新诗/现代诗
]
最美是你真爱是你
[
新诗/现代诗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典诗词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