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扬 管理员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风清扬 发表于 2014-4-23 09:08:2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朱 敏

提要:关于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诗句“轻薄为文哂未休”向来有多种解释,其中“轻薄”解为轻薄者最为妥当。四杰诗文风格雄丽,代表了初唐诗坛文苑的新气象,杜甫对他们的成就是持肯定态度的。这句诗的理解所出现的偏差源于《朝野佥载》对四杰事的记载和评议。而《朝野佥载》的作者张鷟,其为文为人均轻佻浮薄,不仅不能作为批评四杰的依据,也不能作为有人批评四杰“轻薄为文”的依据。张鷟及其《朝野佥载》倒恰恰证明了轻薄之人对四杰的讥讽嘲笑。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原诗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是最早的以诗论诗的典范,是“杜公一生谭艺之宗旨,亦千古操觚之准绳”[1]。其二所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向来为各家所引用,作为评价四杰的依据。然而,“……其为韵语所限,不能如散体之曲折达意,故代词之所指难求,诗句之分读易淆,遂致笺释纷纭,莫衷一是,杜甫诗学,求明反晦。”[2]各家的说法均以杜甫的诗句为依据,但由于对诗句的理解不同,立论也各异,理解的分歧集中体现在对“轻薄为文”四字的理解上。主要有三种看法:

一、认为“轻薄为文”是杜甫对四杰的评价。杜甫笑四杰诗文浮丽轻薄,是贬抑四杰的。
二、“轻薄为文”是后来的人对四杰的评价。后人讥笑四杰“轻薄为文”,而杜甫是推尊四杰的,指出讥笑四杰之人身名俱灭,而四杰的文章“不废江河万古流”。
三、“轻薄为文”是轻薄者为文来哂笑四杰。“轻薄为文”是一个主谓关系的短语,哂笑的内容并未提及。杜甫对四杰的态度是肯定的,而那些轻薄之人终将身名俱灭。

持第一种看法的是较早的有赵次公、刘克庄等;持第二种看法的有仇兆鳌、汪师韩、史炳等;持第三种看法的有洪迈、卢世 、张燮承等。第三种看法最为合理,即“轻薄为文”是轻薄者为文对四杰哂笑不休。但是洪迈等人都只是主观判断,并无确证,不能使人信服。因此今天的学术界支持这种观点的并不多,而多取郭绍虞所肯定的第二种说法。本文将就这一点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论证轻薄解释成轻薄者的合理性和第二种说法的不妥。

一、四杰诗文风格评价


四杰诗文风格,陆时雍曾评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3]是很精当的,他们都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绮错婉媚,在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中,体现了对“宏博” 、“壮大气势”的美学追求。王勃“五言诸律,靡不精工”,他的诗风格清新,壮阔精整,《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甚至被誉为“盛唐之声”。他的文章采绚丽,对仗工巧,声调和谐,气势奔放,如《滕王阁序》等,为千古所传诵。杨炯在《王勃集序》中,称赞他说“以兹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刚而能润” 、“诚壮思之雄宗也” 。杨炯与王勃风格相似,只是更为刚健,擅长五律,边塞诗气势更胜。《从军行》、《战城南》都是佳作。其笔力之雄劲、风格之雄浑,节奏气势之慷慨激昂,在诗风绮靡的初唐是很难得的。卢照邻和骆宾王以七言歌行驰名,音调抑扬顿挫,清新流畅。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感情充沛,力量雄厚,回环照应,他的边塞诗叙事生动,显示出他的雄健笔力和艺术感染力。骆宾王赋序工丽,诗歌体格也属宏大。当然,四杰诗文也存在夸饰辞藻的弊病,尚未摆脱六朝藻绘余习,对他们的诟病无非也就是“未脱六朝沿染”[4]、“沿陈隋之遗”[5]等。浮丽也许有一些,轻薄淫巧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的。

杜甫对四杰一向都很重视。他在秦州时就写过《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中有“举天悲富骆,近代惜卢王”之句。在《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中有“学并卢王敏,书兼褚薛能”之句。可见对四杰的一贯推重。即便六绝句中也另有“转益多师是汝师”之语,所以杜甫不可能认为四杰文体轻薄,否则就自相矛盾。刘克庄等人的理解太谬。而认为“轻薄为文”是后人讥哂四杰之语,也从来没有过确证。说四杰“沿陈隋之遗”是有的,但与“轻薄为文”差距甚大,不能证明这一点。

二、以“轻薄为文”为哂四杰语之说的由来及辨析


讥哂四杰为文轻薄至今无确证,但对四杰人品的攻击倒有明确记载,即称四杰“浮躁浅露”之说见于史书。最早见于文字的,是唐代刘肃所撰的《大唐新语•知微》,云:“(裴行俭)及为吏部侍郎。……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也。勃等虽有才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者。杨稍似沉静,应至令长,而鲜克令终。’卒如其言。”这篇材料源于张说的《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炯虽有才名,不过令长,其余华而不实,鲜克令终。”由“华而不实”一跃而为“浮躁浅露”,且虽有“文艺”而无“器识”,这都是无所本的,即便是张说之语,今也证实是其信口开河,不足为据。

裴行俭和四杰向来交谊很好,对骆宾王和王勃尤为赞赏和倚重。史载:上元三年闰三月,裴出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受周王李显节度,出兵以讨吐蕃,特辰聘宾王为军中书记,以助他处理军务。后宾王呈《上吏部裴侍郎书》辞以母老不就。而在典选期间,他曾多次约见王勃,为其延誉吹嘘。如果以之为华而不实,并鲜克令终,是决不会再三推举他们为官的,也决不可能认为他们浮躁浅露,无器识而不足以致远。倒是王勃曾作《上吏部裴侍郎启》,提醒此公:“伏见铨擢之次,每以诗赋为先,诚恐君候器人才于翰墨之间,求才于简牍之际,果未是采取英秀,斟酌高贤者也。”

张说、刘肃所载,如此看来简直有污蔑四杰和裴行俭之嫌。究其原因,大约是四杰都早慧,且恃才傲物,为同僚所不容。关于王勃,《新唐书》本传载:“倚才陵籍,为僚吏共嫉。”《旧唐书》本传载:“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事发,借机群起而攻之。”卢照邻一生仕途蹭蹬,多半也是攻讦造成的,这从他在《穷鱼赋》中的悲叹可以知道。骆宾王一生受人诽谤,甚至屡被罢官、下狱,他的名作《咏蝉》即为狱中所写。杨炯相对来说要平静些,但也因恃才傲物为时人所忌,一直得不到重用,一旦有不利于他们的言论,即被牢牢抓住不放,由莫须有的“华而不实”到“浮躁浅露”,均是轻薄之徒污蔑、讥笑四杰之辞。“轻薄为文哂未休”理解为轻薄者为文对四杰哂笑不休,与之是不相矛盾的。而某些文章为证明“轻薄为文”是后人哂四杰之语,既有人讥笑他们为人“浮躁浅露”,那么相应地也必讥笑他们为文“浅薄”,这样想当然的言论过于牵强,不能成立。
说到讥讽四杰,张鷟其人是不得不提的,这件事,他做了很多重要工作。

三、张鷟及其《朝野佥载》


张鷟,《中国人名大辞典》说:“陆泽人,……鷟属文下笔,辄成浮艳,少理致。其论著率诋诮芜猥,然大行一时,……性躁卞,傥荡无检。罕为正人所遇,姚崇尤恶之。著有《龙筋凤髓判》、《朝野佥载》。”

张鷟可说是典型的轻薄之人,所作的《游仙窟》实为宿娼行为的自述,一向为人所不齿。行为不端,口齿轻薄,经常对别人进行主观的攻击讥讽,论著也属“诋诮芜猥”。他对骆宾王事迹曾有一段记载:“……唐明堂主簿骆宾王《帝京篇》曰:‘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后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而死,此甚谶也。”[6]《帝京篇》这篇文章并无此意,而张鷟指为谶语,调侃讥诮之意溢于言表。另外,“唐裴炎为中书令,时徐敬业欲反,令骆宾王画计,取裴炎同起事。……”[7]把骆宾王描写成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把裴炎的谋反归罪于骆宾王的阴谋挑唆。裴炎的谋反罪无明证,只是武则天执意要杀,终遭诛杀。张鷟杜撰这个故事,攻讦诋毁骆宾王,确非端人所为。

后人哂四杰“轻薄为文”的另一条理由也出于《朝野佥载》。据玉泉子称:“时人之议杨好用古人姓名,谓之点鬼簿;骆好用数对,谓之算博士。”郭绍虞说“此正时人讥哂四子之证”。讥哂固然是讥哂,用古人姓名,用数对,完全不见有什么轻薄不端之处。倒是“时人”的轻薄口气有目共睹,只能证明轻薄者哂笑四杰。

四、“轻薄”本有“轻薄者”之意


《汉语大辞典》中“轻薄”一词的注释有10条。其②为“轻佻浮薄的人”。
汉•苟悦《汉纪•武帝纪三》:“江淮间多轻薄,妄以妖言谀安。”
《北齐书•上党王族传》:“(高涣)遂聚邺下轻薄,凌犯郡县,为法司所纠。”


杜甫诗中用“轻薄”的有六句:“纷纷轻薄何须数”,“赤憎轻薄遮入怀”,“轻薄桃花逐水流”,“轻薄为文哂未休”,“洗眼看轻薄”,“交态遭轻薄”。前三句是指轻薄桃花,后三句则均指人。“洗眼看轻薄”的“轻薄”注释说“言交道之不终者”;“交态遭轻薄”的“轻薄”出于古诗“王陵轻薄儿”;“ 轻薄为文哂未休” 中的“轻薄”即指“轻薄者” 、“轻薄之徒”,也即杜甫呼为尔曹的张鷟之流。


综上,四杰的诗文功绩是被杜甫所肯定的。“轻薄为文”应解释为轻薄者为文对四杰讥哂不休,而并非时人或后人对四杰讥哂的内容。而轻薄者如张鷟之流对四杰的攻击诋毁也不会影响四杰的地位,而他们本身则为人们所唾弃。

注释
[1] 史炳《杜诗琐证》卷下。
[2] 郭绍虞《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序》。
[3] 陆时雍《诗境总论》。
[4] 张逊业《校正王勃集序》。
[5]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艺苑卮言》卷四。
[6][7]《朝野佥载》卷一、卷五。

参考文献
《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郭绍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初唐四杰与陈子昂诗文选注》,王国安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初唐四杰研究》,骆祥发,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杜甫评传》,莫砺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年版。
《闻一多全集》6卷本,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初唐四杰年谱》,张志烈著,巴蜀书社1992年版。
《杜诗引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上一篇:清代诗人徐子云(方程诗)
下一篇:据说(摘)
+1
2013°C
2
  • 南阳堂
  • 风清扬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5183

积分
发表于 2014-4-25 12:13:49 |显示全部楼层
四杰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14-4-25 12:56:20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咱们论坛也许可以出现“现代四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