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5 新手上路

主题

好友

1181

积分
示意图5 发表于 2015-11-24 16:10:5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想把每日的天空拉下来
用这幅巨大的帷幕遮挡住整个小村庄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
这个小舞台每天都进行着所有的演出

黎明的主角
不再是歌声嘹亮的雄鸡
小狗狗连配角也轮不上
唱醒黎明的
是急着赶往城里的摩托车、电动车不停的吆喝
还有几辆粗鲁的农用车断断续续的咆哮
接下来
孩子们搭上爷爷奶奶这些老爷车
穿梭于
幼儿园、学校、午托班,以及小卖店
有时候
睡懒觉的“辍学弟”和“网吧妹”
会让疯狂的DJ拉着吵闹的黎明
摇呀,滚呀
摇得你头昏脑涨,滚得你烦躁不安

这边,太阳和别人吵起了架
那些反光刺眼的新建水泥路
像一根根长长粗粗的线
错乱的连接着一块块补丁似的小平房
这些缝在肥沃土地上的灰白色补丁
一样的反光,一样的刺眼
太阳哭诉着
地上黑油油的绿、金灿灿的黄
为什么越来越少、越来越看不见

伤心的太阳悄悄地走了
远处几堆烟火缓缓升起
那是可怜的秸秆烈火中痛苦的呻吟
昏暗的灯下,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
拿着水货手机吸吮着主人多余的WiFi乳汁
爷爷奶奶自个儿吟唱着熟悉的歌谣
摩托车、电动车载着一身的劳累和臭汗
终于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换台,一边打瞌睡

我想,你想看的可能已经成为历史
你不想看的,却天天在演播
就因为新鲜,充满好奇吗
我只是担忧
没有好的导演,也没有好好的排练
那些戏,真的能唱得好演得好吗






上一篇:致儿
下一篇:茶马古道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王泽晋~翡翠 2023-3-24 08:22 +1
张凡 2023-3-24 07:21 +1
杨文武 2023-3-24 06:06 +1
洋河居士 2021-5-3 18:45 +1
风起的地方 2021-5-3 18:43 +1
边疆雪·志远 2015-11-25 08:19 +1
六采然 2015-11-24 22:59 +1
李春峰 2015-11-24 19:01 +1
半枝莲 2015-11-24 18:58 +1
刚子海洋 2015-11-24 17:53 +1
+1
3034°C
10
  • 李春峰
  • 画林
  • 边疆雪·志远
  • 示意图5
  • 示意图5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下一页

主题

好友

84

积分
发表于 2015-11-24 19:02:11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好诗
发表于 2015-11-24 21:53:05 |显示全部楼层
形容的很贴切
发表于 2015-11-25 08:19:1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边疆雪--志远 于 2015-11-25 14:21 编辑

        离开农村久了,也总想看看,城镇化的乡村,到底是个什么样。想来,光看电视里的宣传,还真不行,那里有的只是景点!
        多亏示意图的诗,领大家开了一回眼,看到了真实,见到了新鲜。这诗好在写实,动感十足,画面色彩丰富,似乎能听到嘈杂,撞到那些为生计忙碌的身影。一幅当代的农村画卷!赞一个!
        不足是,诗句有点拖沓,失之精炼。举例:开头可以这样写:
        我真想把天空拉下,/用它做帷幕,/把村庄摆在台前,/不知你是否喜欢,/固定的节目每天都在上演。以下类推。
          前句己谓天空,后句便不必巨大。注意留白,要相信读者的想象力。再:既然下句已每天,第一句何须每日。其它类同。

主题

好友

1181

积分
发表于 2015-11-25 08:48:3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谬赞!真的是“有图有实感”。农村的巨变,有你想看到的,也有你不想看到的,可我们无从选择。再长的诗文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大胆的讲,我勾勒的画面似乎没有乱,但意境的交融还不够完整。诗中两次提到孩子或学生,他们的变化更多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啊!“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其实是是大多数,另外他们玩着手机,不爱学习,却已不认识陀螺……

主题

好友

1181

积分
发表于 2015-11-25 08:51:33 |显示全部楼层
边疆雪--志远 发表于 2015-11-25 08:19
离开农村久了,也总想看看,城镇化的乡村,到底是个什么样。想来,光看电视里的宣传,还真不行,那 ...

谢谢版主!一定加强学习。
发表于 2015-12-14 21:12:10 |显示全部楼层
家住桑梓下,更解桑梓苦。楼主的白描很是精彩,尾部的思虑更为点睛!城乡发展的失衡,留守老弱妇幼的潜疾等等,正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整体中国的发展。寄希望于国家的新农村政策更贴近民情,在此基础上能更普遍的实施起来。

主题

好友

1658

积分
发表于 2015-12-15 04:57:23 |显示全部楼层
贴切形象自然。回诗一首:除夕之夜,乡愁,终于凝结成一场大雪。陋室内没有暖气,我试着把唐诗中的那把红泥小炉移到枕边,我仿佛听到家乡小麦拔节的声音,他说最喜欢这样的大雪。(沈长明)

主题

好友

1181

积分
发表于 2015-12-15 06:21:38 |显示全部楼层
641117scm 发表于 2015-12-15 04:57
贴切形象自然。回诗一首:除夕之夜,乡愁,终于凝结成一场大雪。陋室内没有暖气,我试着把唐诗中的那把红泥 ...

老兄,你的乡愁这么有诗意,向往啊!谢了!

主题

好友

1181

积分
发表于 2015-12-15 10:41:28 |显示全部楼层
折花阁主 发表于 2015-12-14 21:12
家住桑梓下,更解桑梓苦。楼主的白描很是精彩,尾部的思虑更为点睛!城乡发展的失衡,留守老弱妇幼的潜疾等 ...

希望大家多多思考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看到更多的写实诗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