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5-2-19 06:13:0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创 中国诗歌报 中诗报

写格律诗的八大禁忌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今天说说格律诗的写作技巧:

一、律诗8个句子中,每个句子的第一个字的平仄选取技巧。

律诗有8句,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在一起就是8个字。
这8个字的平仄以“4平4仄交叉选用”“3平5仄或5平3仄交叉选用”为佳,
不到万不得已时,尽量避免“2平6仄或者6平2仄交叉选用
最好不要选用“1平7仄或7平1仄”更不能“8个都是平或者8个都是仄”。理由是为了格律的和谐。


二、非韵句的四声递用技巧

非韵句是指律诗中尾字不押韵的句子。
以律诗的四种格式来分,首句为最后字仄的格式中非韵句有4个,即第1、3、5、7句;
四声递用的意思是,非韵句中最后一个字(肯定是仄声字),在选用上、去、入的仄声时,相邻的仄声字,最好不要在同一个声部里。
比如第一句最后一个字选用了去声,那么第三句最后一个字最好不要再选用去声字,你可以选用上声字或者去声字。
同理,凡是相邻的非韵句最后一个字在选声部时都要交错开选用。
一首诗中的非韵句最后一个字仄声部的选用最好是按照上、去、入声部这样递进选用。
即使达不到最佳,也要交错开来。


三、对仗句的词性位置技巧

一首诗中的非韵句最后一个字仄声部的选用最好是按照上、去、入声部这样递进选用这个技巧就是:要注意,诗写时尽量不使用词组。结合主题,可以在名词(一个字)前,加形容词来增加力度。
另外:颌联和颈联相对应来看,同一位置的字的词性,要避免重复。举例:
颌联:X名词XXX动词X,XXXXXXX。
颈联:X非名XXX非动X,XXXXXXX。
其它位置也同理。如果相同的位置上使用的词性也相同,就犯了“四言一法”的毛病。
这种要求,是为了诗句生动,不至于句式呆板。所以请大家在读唐诗时注意一下。这个技巧在五律中更应该值得注意.在对仗句中要避免“合掌”“正对”.先说“合掌”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便是合掌。
联中“豪杰”与“英雄”同属人物门类。两者相对似乎“最工”,但细加考察,两者皆指才能勇武过人者。今有合成词“英豪”和“英杰”。这就犯了“合掌”的毛病。又如“狂澜滚滚侵江岸,猛浪滔滔撼海峤”。“浪”“澜”皆属地理门类,但两者同义反复,亦属“合掌”。
合掌乃诗家大忌,必须避免。因为律诗不是散文,律诗字数很少,却要表达很多意思,你不要用14个字来反复表达相同的一个思想吧。所以忌讳合掌.

另外还有种:类概念的事物与种概念的事物。
“类概念”指包含小概念的大概念。“种概念”指被大概念包含着的小概念。
例如,常见对仗联“华夏风光好,衡州气象新”之类。“华夏”与“衡州”虽同属地理门类,但“华夏”是大概念,“衡州”是小概念。“华夏”涵盖“衡州”。形象说明便是:“衡州”好比小圆环,“华夏”好比大圆环,大圆环套着小圆环。那样对仗则被视为“不工”。

接着说避免“正对”
从虚字的对仗来看,古人虽未对虚字详细分类,但却提出了一个重要标准 :“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此处的“虚字”也依旧指除意义比较实的名词以外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方位词等;也就是说,虚字的对仗应该求其异而避其同,求其远而避其近。最好是反义相对,动静相对,高下相对。无论是对句还是诗境,能做到对都是比较优的。
例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中”对“外”正好相反。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开”与“合”正好相反。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涌”对“垂”,动静相对。以上是“反对为优”的显例。

我们再来看看“正对为劣”“流星透疏水,走月送浮云”“走”与“流”是近义词,属“正对”。那样,整句就走不出一个意境。“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行”与“动”是近义词,亦属“正对”。
律诗中的对仗是以诗脉为主的,在避免“合掌”的同时,更要注意不能“正对”一首好的作品,光有起承转合是不够的。起承转合,这只是初步有了诗味。






上一篇:10首五言绝句,短小精悍,看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下一篇: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杨文武 2025-2-21 05:31 +1
~王泽晋~翡翠 2025-2-19 18:52 +1
东方.启明星 2025-2-19 13:55 +1
观自在/可大 2025-2-19 12:18 +1
吕仁龚 2025-2-19 11:55 +1
太湖石 2025-2-19 09:17 +1
宽龍 2025-2-19 06:42 +1
何同学 2025-2-19 06:33 +1
+1
3429°C
3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19 06:41:11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格律诗是一门艺术,同时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技巧。您提到的八大禁忌和写作技巧对创作格律诗非常有帮助。下面我将简单总结一下这八大禁忌,同时再次强调一些写作技巧。

### 八大禁忌

1. **孤平**:避免出现单独一个平声字,这会让诗句显得不够圆润。
2. **尾三连平(或三连仄)**:句尾连续三个平声(或仄声)会导致音调的单调,缺乏起伏。
3. **换韵**:在同一首诗中要保持韵脚的统一性,不可随意更换韵律。
4. **失粘**:对仗工整是格律诗的重要特征,避免出现失去联系的句子。
5. **合掌**:避免使用同类词汇进行对仗,以免造成意思的重复。
6. **重字**:同一句中不得出现相同的字,以增强诗句的鲜活感和新颖性。
7. **直白**:表达应含蓄而不直接,避免用简单的言辞描绘复杂的情感。
8. **新旧韵乱用**:需严格按照所选韵部进行创作,避免混用新旧韵。

### 写作技巧

1. **平仄选取技巧**:在律诗的八句中,首字的平仄要遵循交替与分布,以保持节奏的和谐。尽量避免极端的情况,如“8个都是平或者8个都是仄”。

2. **非韵句的四声递用**:非韵句最后一个字最好在上、去、入声之间交替使用,以增加音韵的变化和层次感。

3. **对仗句的词性位置技巧**:确保对仗的内容在词性上有所区别,避免用词重复,使句式更加生动。

4. **避免合掌和正对**:对于对仗而言,要注意相对的概念、虚实结合等方式,避免使用近义词进行对仗,以保证诗句的深度和广度。

结合这些禁忌和技巧,可以提升格律诗的质量,使其更具韵味和艺术感。在实际写作中,不妨多加练习,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结构,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询问。
——来自诗国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5-2-19 08:28: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分享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20 09:50: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02-19 06:41
写作格律诗是一门艺术,同时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技巧。您提到的八大禁忌和写作技巧对创作格律诗非常有帮助。下面我将简单总结一下这八大禁忌,同时再次强调一些写作技巧。

### 八大禁忌

1. **孤平**:避免出现单独一个平声字,这会让诗句显得不够圆润。
2. **尾三连平(或三连仄)**:句尾连续三个平声(或仄声)会导致音调的单调,缺乏起伏。
3. **换韵**:在同一首诗中要保持韵脚的统一性,不可随意更换韵律。
4. **失粘**:对仗工整是格律诗的重要特征,避免出现失去联系的句子。
5. **合掌**:避免使用同类词汇进行对仗,以免造成意思的重复。
6. **重字**:同一句中不得出现相同的字,以增强诗句的鲜活感和新颖性。
7. **直白**:表达应含蓄而不直接,避免用简单的言辞描绘复杂的情感。
8. **新旧韵乱用**:需严格按照所选韵部进行创作,避免混用新旧韵。

### 写作技巧

1. **平仄选取技巧**:在律诗的八句中,首字的平仄要遵循交替与分布,以保持节奏的和谐。尽量避免极端的情况,如“8个都是平或者8个都是仄”。

2. **非韵句的四声递用**:非韵句最后一个字最好在上、去、入声之间交替使用,以增加音韵的变化和层次感。

3. **对仗句的词性位置技巧**:确保对仗的内容在词性上有所区别,避免用词重复,使句式更加生动。

4. **避免合掌和正对**:对于对仗而言,要注意相对的概念、虚实结合等方式,避免使用近义词进行对仗,以保证诗句的深度和广度。

结合这些禁忌和技巧,可以提升格律诗的质量,使其更具韵味和艺术感。在实际写作中,不妨多加练习,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结构,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询问。
——来自诗国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