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举报
7万
11万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7-06 06:43 ### 岳飞《满江红·写怀》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注释 1.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竖起,以至于把帽子顶起来。 2.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3.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 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4.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但建立的一些功名微不足道。 5.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 6. **等闲**:轻易,随便。 7. **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的奇耻大辱。 8.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当时被金兵占领。一说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境内。 9. **胡虏**:对女真贵族入侵者的蔑称。 10. **朝天(阙)**:朝见皇帝。 11.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起,帽子都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平。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 赏析 #### 赏析一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名篇。首句“怒发冲冠”,表现出极度的愤怒,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矛盾的结果。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被金兵占领,他毅然从军。他指挥的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敌人最怕他的“岳家军”。然而,在他即将收复中原的关键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最终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解这些背景,对理解这首词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了。 上片写作者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开头描写在潇潇雨声停歇时,倚着高楼栏杆,抬头仰望远方,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地想建立功名。他认为自己功名如尘土微不足道,反映出其积极进取的精神。与主张议和的投降派形成鲜明对比。 下片写对金贵族掠夺者的深仇大恨,表达统一祖国的愿望和忠于朝廷的赤诚之心。“靖康耻”指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俘虏徽、钦二帝的奇耻大辱。“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用的是姚嗣宗《崆峒山》诗的典故,表达打败敌人的豪情。这种表达不仅展示了岳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更显示了他誓死报国的决心。 #### 赏析二 此赏析强调了岳飞词作在抗战期间激励中华民族的作用。作品开头四个字“怒发冲冠”即表达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颂扬岳飞披荆斩棘,艰辛作战的壮志凌云、气盖山河。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句展示岳飞视功名如尘土的豁达胸襟,以及不懈奋斗的精神。词的后半部分更进一步强化了岳飞报国雪耻的坚定决心,虽然结局令人悲叹,但无损于全词的宏大气势和影响力。 #### 赏析三 这段赏析聚焦于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再到“收拾旧山河”的宏愿。十分强调词句间的雄壮之气和岳飞的乐观主义精神。对于青春不再、壮志未酬的悲切感受,也做了深刻的表达。 #### 赏析四 从上片的愤怒到凭栏远望,再到下片的壮志和报仇决心,整首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岳飞在词中充分表达了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统一祖国的渴望,以及忠于朝廷的赤诚之心。词句间充满了雄壮之气,表现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 创作背景 关于《满江红》的创作背景有三种说法: 1. 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2. 公元1136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因孤军深入,无奈撤退鄂州时写下此词。 3. 《满江红》创作于岳飞入狱前不久。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07-08 06:39 谢谢点评https://app.qingfe.com/public/emotion/face ...
闲云孤鹤 发表于 2024-07-06 06:18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