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天地 | 【提问】流行歌词中直接引用或者化用古诗词,算不算抄...
  • 楼主: 摩天居士 |查看: 509|回复: 1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7-2-14 12:00:2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0207_150828_1.jpg
问:流行歌词中直接引用或者化用古诗词,算不算抄袭?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歌词比对的调色盘,联想到目前流行歌词尤其是一些古风歌词中大量引用、化用古诗词,若是也做成所谓的“调色盘”,是否算是抄袭呢?

赵皓阳:

这个还真不算,这种现象在古诗词中就很多。


我们读古诗词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个大师写的跟那个巨匠写的“惊人的相似”,对于知识产权这个弦绷得很紧的各位网络青年不免有一种“XX欺骗了我们七十年”感觉。

其实这在古人诗词的创作中十分常见,这种情况大致分为借句、化句、暗合,本文讲细细讲解。

譬如在诗三百中,我们就经常能见到“陟彼南山”“置彼周行”之类的句子,不过这是当时劳动人民的民间歌曲,语言上有类似十分正常,这个不属于我上面所说的三种。而诗词史有记载的、著名的第一次“明目张胆”的、“令人发指”的“抄袭”当属曹丞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当然,曹丞相笔力高超,借句之后整诗的意境比诗经中更高、更远,他这首《短歌行》也比诗经中的原诗有名的多。

再看王维这首诗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其中一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的超凡脱俗,精彩绝伦,所谓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非常贴切。欧阳修便看上了这句水墨味中国风浓浓的“山色有无中”: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而这首《朝中措》同样千古流传,“文章太守”一词本是欧阳修称赞别人的,但是所有人都觉得这个词太棒棒哒了,除了欧阳老爷子没人担得起“文章太守”这个称谓,从此这便是欧阳修的别称之一了。继续回到“山色有无中”这句话,苏轼在怀念欧阳修的时候,不知道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竟说这一句话是欧阳修所作“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水调歌头》

少时读到晏几道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其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句惊为天人,默默崇拜了好久。结果后来读到晚唐翁宏五律《春残》中的颔联(又是春残也, 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 萧飒暮蝉辉)。反正之后小晏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你就是写过“今宵胜把银缸照,只恐相逢是梦中”也不能弥补我内心的创伤。

欧阳修“抄”过一句“山色有无中”,而他自己也不能避免被抄袭的命运: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让百年之后的李清照大为折服,连写七首临江仙,第一句都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其中不乏这样的传世之作: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李清照姑娘家还是厚道,开头明明白白的写道:借用首句,向老前辈致敬!

说完了借用说说化用,其实看名字就好理解啦,差不多的意思。比如说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中“不尽长江滚滚流”句,却是杜甫《登高》中“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变体。

再来介绍一个有史以来最有名的化用,有请林逋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少时读此诗,感觉全诗平平,唯有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惊为天人。结果这句是化用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是不是又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来说说第三种:暗合。再次有请开篇男主角曹孟德:

……操曰:“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松有何能?”修曰:“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适修以丞相所撰《孟德新书》示之,彼观一遍,即能暗诵,如此博闻强记,世所罕有。松言此书乃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皆能熟记。”操曰:“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令扯碎其书烧之……

当然,小说家言,这曹丞相被坑的憋屈。不过这种暗合的事情在文学创作中还是十分常见的。本来汉字翻来覆去就那么多,一千多年写下来,难保谁跟谁写的就一样了,尤其是像古诗词这样意境、遣词造句相似度极高的。这事我就遇到过,当然啦,说出来没人信的————你说你自己想出来的?怎么跟XXX写的一样,吹牛逼吧。只能怪自己晚生了几百年,没能争取到原创著作权了。

文章末尾推送“被抄袭”大礼包,来看看被借句最多的是哪个倒霉蛋吧。

有请top2——李贺。其《 金铜仙人辞汉歌 》中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 ”, 欧阳修有“伤离怀抱, 天若有情天亦老 ”的句子;孙洙亦在有“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贺铸有“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万俟咏有“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当然,最有名的莫过于本朝太祖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有请top1——钱起。钱起这个人并不是很有名,但是每个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有点高光时刻。《省试湘灵鼓瑟》这首诗是他在科举考试中所做,被有些好管闲事的人称作“应试诗第一”。其中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千古绝句,还引发了千年之后鲁迅和朱光潜两位大师的一些口角。这句话自然逃不过后世文人的魔爪,滕宗谅《临江仙·巴陵》、苏轼《江神子》(凤凰山下雨初晴)、秦观《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谢逸《西江月·筝》、张元干《南歌子》(远树留残雪)等,金代的王庭筠《望海潮·赠妓》、赵可《望海潮》(垂云馀发)等,元代的白朴《多丽·洞庭怀古》、卢挚《菩萨蛮》(市桥烟柳春如画)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查……

明仁:这叫用典

吴若愚(歌词爱好者):

应该不算。虽然作者所表达的意境有可能同他所引用的诗词当中的意境一样,但是他有自己的风格和手法。比如姚谦的《冰封》里面有一句“我路我行千里,古月仍今照,独钓一江秋。”很明显他引用了《题秋江独钓图》中最经典的一句。但是他只不过想借此完善他所想表达的主人公孤独的意境。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其实古人已经把万物都写尽了,后人能做的也就是能够超越。如果不能,只不过是前人意境的缩影。谈不上抄袭。

转自知乎





上一篇:《弟子规》:一本粗制滥造的儿童读物
下一篇:被意淫的“古代才女”和误入歧途的读诗运动
+1
510°C
1
  • 源夕枝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17-3-15 07:31:23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