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风清扬
举报
止水微澜 发表于 2020-09-17 21:26 共同学习: 李永利 男 0岁 北京 北京 《喝火令•赞秋》 (喝火令) 《喝火令•秋赞》 (两仗三枪一破一衬一应) 文/永利 日落枫林秀,霞飞渌水娆。 岂言秋冷世间萧。 云菊竹声相应,能否解忧焦? 曲雅滋心静,诗狂令气豪。 不悲离雁影音销。 此刻琴鸣,此刻鹤翔高。 此刻果香迷醉,似可尽逍遥! 特别注意:以下内容大部分摘自百度文库!我只是结合我上面写的这首喝火令,加以讲解,和自我提高用! 1、两仗: 日落枫林秀,霞飞渌水娆。 (221) 曲雅滋心静,诗狂令气豪。 (212) 注:两个对仗句在结构上应该有变化,首先在暗示读者,作者的句式在转变了,下片的内容相应上片的描叙是有变化的,故事情节具有跌宕起伏,有顿挫有波折有节奏感。 2、三枪: 一枪“琴”(听觉); 二枪“鹤”(视觉); 三枪“果香迷醉”(嗅觉) 我是在感上官层层递进! 注:三枪,也叫三叠,喝火令要求三叠必须有层层递进的关系。这第一枪除了叠词外第一字是你要摊破的词性,举黄庭坚词例:第一枪:晓也“星”稀,摊破名词“星”,第二枪是要和这一枪相同时间或相同空间景语或情语来造,例:晓也“月”西沉。因为第一,二枪都是相同位置上取字所以叫并列词性,第一,二枪也叫并列递进。第三枪递进方式有很多种:承接,选择,假设,转折,因果等递进。黄庭坚是在时间上递进,用的是:并列递进+承接递进。
止水微澜 发表于 2020-09-18 05:28 【喝火令、醉秋】 又见红枫艳,更浓紫菊香。 我言秋景胜春光。 霜鬓怅眉消散,正好表情肠。 泼墨深秋写,临屏美景狂。 满怀诗意赋华章。 墨尽秋容,墨尽菊金黄,墨尽满园争艳。 此况入心房。 文/惊云。 注,布局叙离,叙合,叙合,叙合 喝火令 北宋·黄庭坚 见晚情如旧, 交疏分已深。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舞时歌处动人心。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烟水数年魂梦, 无处可追寻。 平仄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韵 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便愁云雨又难禁。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晓也星稀, 晓也月西沉。 仄仄平平句,仄仄仄平平韵 晓也雁行低度, 不会寄芳音。 仄仄仄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1,起句:见晚情如旧, 交疏分已深。(对仗)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五言律句) 结构: 2 1 2 2 1 2 五言句式读法:二字领也叫二字读,例:“见晚” 解析:相见虽然很晚却感情如旧交一样,交往不是很密切但是缘分已经很深了。 黄庭坚的起句以词题来兴起,作者应用抒情手法展开回想蕴含作者有着不一般相当丰富的情感经历,起句重点镜头:“情”,“缘分”。填词时注意下结构上变化。 2, 承句:舞时歌处动人心。 仄平平仄仄平平(七言律句。) 结构: 2 2 2 1 喝火令上下片承句中为什么会有两句七言句且结构都不一样,首先承句必须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词的句式应相应有变化,读起来有节奏感及有韵律的美感。 解析:舞姿,歌声令人心动。 黄庭坚的承句是接起句“情如旧”,“分已深”展开辅叙的,画面镜头“如旧”的是歌楼,是啊歌楼里的舞姿歌声“已深深”让作者心动不已了。 3,上片的重点: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衬,应句)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六言,五言律句) 结构: 2 2 2 2 1 2 先说六言律句:全是二字来读,再这作衬句的手法,黄庭坚六言起句:“烟水”并列名词起,喝火令的衬句到底要不要用并列名词呢,答案:可用也可不用,因为衬句手法没规定非一定是并列名词起。 解析:几年前的事令我魂牵梦绕,亦无处可追寻了。 上片最后一段是根据承句“动人心”展开辅叙的,让作者“动人心”是几年前在歌楼里魂牵梦绕的往事,作者上片结句内容用了转折的语气朝离别情语来叙的,转折必须借助副词的,然而这些云云往事现在都无法在寻找到了。 上片的故事讲完了,只是提到一个画面镜头“歌处”交代的是地点。“歌楼”的意思,肯定是和貌美的歌女有关那些魂牵梦绕的情事,作者想表达什么呢,下片一定是有答案。 注:衬句:是作者回忆数年前与这位女子有过魂牵梦绕的情事,对应句:用了副词来转折朝离景来叙:然而这些魂牵梦绕的情事已经再也没有地方可以找到了。 衬应句是一段完整的内容分二句讲完,(一正一反)符合“不粘不离”的辅陈原则。 4,下片起句: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句) 结构 2 2 1 2 2 1 结构相应于上片起句要有变化的,目的:首先在暗示读者,作者的句式在转变了,下片的内容相应上片的描叙是有变化的,故事情节具有跌宕起伏,有顿挫有波折有节奏感。 下片画面镜头转到家中,本词的中心内容是(皇上诏书上来作辅叙)。解析:昨夜在案桌上灯前又见到了皇上下的诏书。 上片写的是歌楼,作者在歌楼呆了很长的时间,凌晨时分才回家的,昨天下班的傍晚在案桌上的灯前看见了皇上下的诏书,皇上下的诏书是什么内容,会让黄庭坚昨夜想到要去歌楼呢,(G3前序提到过黄庭坚曾任地方官,皇上诏书的内容:是让黄庭坚押解貌美女子去边疆服役。)黄庭坚万万没想到是他要押解的女子是和自已曾经在“歌楼”里有过魂牵梦绕的。(下片重点交代出了时间)。 过片注意:上结尾与下片起句衔接有密切关联的:都是围绕时间或地点来衔接,目的:紧密自然。不可以与本词无关的内容来叙,会让读者会看的一头雾水。(填词的密绝) 5,便愁云雨又难禁。(关键句,叠句围绕它来构思,一幅完整画面)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律句。) 结构: 2 2 1 2 相应上片七言句结构上的变化 喝火令上下片各一句七言句必须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灯前见”,“汉上襟”。来叙这段事的,启下稍后说。 解析:随之来的愁苦人情世态反复无常,却又无可奈何。 真让黄庭坚困解啊,自己却是执行官,要押解曾经魂牵梦绕的人,但是皇上的诏书能违抗的了吗?违抗要掉头的, 下片承句最关键的,因为下边有喝火令最迷人的三叠,叠词,叠句都是由下片承句而来构思,构思什么“禁”目的:连贯流畅并在高潮中渐渐落幕,一块来看看让作者禁了什么?6,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沉。晓也雁行低度,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1)叠词: 晓也:时令名词+副词的词组,“拂晓时分”,“也”在这作加强叠词语气的作用,(例时间是五更)让作者禁了什么呢:天快亮了要去执行皇上的任务。 (2)三叠句: 第一叠是第一拍来作基础,作者再这摊破的是名词:“星”,(喝火令摊破是:名词)。第二叠:第二拍在第一拍的基础时间上递进一点,月儿也沉下去了第三叠:第三拍,是在第一第二拍的基础上加以承接递进“以物喻人”。 第一叠:星, 第二叠:月,星,月属并列名词,第一叠,第二叠是并列递进, 第三叠:雁行低度,(在这作承接递进),喝火令要求三叠必须有层层递进的关系。(也叫三枪)。 解析:拂晓时分星稀了、拂晓时分月儿西沉了,拂晓时分雁飞得很低,(另说)。 *7*,“喝火令”词牌,乃孤体,没有其它参考版本,因为黄庭坚让元明两朝的才子不敢涉及尊“黄庭坚的喝火令”为正格(钦定词谱),也有“变格喝火令”词谱只是没有火味。 三叠衬句作者是用“叠字摊破开句法。”这个牌子有一个非常独特之处:就是它的“摊破(开)句法”,使一个本可完整的句子,分几段表达,(第一拍,第二拍,第三拍)加强了其中所要表达的意味,也使词的节奏更加鲜明,也就是最后一句事先得准备一个“完整的六言律句”!然后把这个六言句摊开,叠成三句,前两句各取六言中的前二字,第三句取用其后四字。最后一句干脆利落,例:“星月雁行低度”。 在节奏,意境上具有层层递进,让人回味不止,这个词牌不常见,宋词里词牌喝火令应该宋朝才子有填过的,只是黄庭坚在当时宋朝词人里是前10名的大才子,又是苏轼的大徒弟,但唯有黄庭坚的一首喝火令留传了下来,实属遗憾,为什么遗憾,没了对比。 8, 不会寄芳音。(结句也是对应句)作者内心无奈的写照。 仄仄仄平平 结构: 2 1 2 解析:不会给我寄来佳人的音讯了,因为作者要押貌美女子到边塞去,再也见不到了。 故事讲完了要结的,黄庭坚结的看是词题“见晚情如旧”,但是不是这样的,“星月雁行低度”星月:表示夜晚, 雁行低度:作喻:人像夜晚受惊的雁飞走了,受惊雁飞走了,当然不会有雁再寄来音信了,一气呵成。(双关语) 9,先说说三叠句: 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沉,晓也雁行低度。 三叠句中藏有一衬句:第一叠笫三字:星,第二叠笫三字:月,第三叠笫三,四,五,六字雁行低度,组成一句:六言句与上片六言句相衬。 三叠中六言衬句: “星月雁行低度”,应用了“摊破(开)句法”。 10,最后看看黄庭坚的衬应句是否工整: 烟水 数年魂梦,(情语) 无处 可追寻。(情语) 并列名词 副词 星月 雁行低度,(景语) 不会 寄芳音。(情语) 并列名词 副词 这就是完美的衬应句,衬句第一字词性相对平仄相同,对应句:第一字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喝火令有二仗了,衬应句再弄的像仗句是的,1,容易坏意,2,有堆彻的嫌疑,3,对偶句都只对上一两个词性OK了,衬应句也就不易讲究字字来对了,看的是造句的内容。 如果摊破的是并列动词,并列形容词等,相对衬的句,每句第一字词性要相同,可以的,只摊破名词太窄了,易造成网上千篇一律,不符合词的特点:潇洒飘逸,所谓衬句要用并列名词吗,答案:不一定要用,因为衬句手法没要求非要是并列名词起。在这可以突破的:上衬句叙离,对应句叙合(一反一正),下衬句叙合,下对应句叙合。闺怨婉约词调特征:是以“离合或合离”来填的,不同于其它词调的特征。 烟水 数年魂梦,(情语) 无处 可追寻。(情语) 并列名词 副词 星月 雁行低度,(景语) 不会 寄芳音。(情语) 并列名词 副词 批语:这叫一正一反 1,本词最大疑点在:“星月雁行低度”,是否有递进的作用, 答案:肯定是有递进的作用,分析这句的意思。 黄庭坚从深夜且直到快天亮都还不能入睡,在窗前看见星星稀少,月儿也开始沉下去了,深夜至天快亮这段的时间里,一般是见不到雁飞行的,只有一种可能,再这是用惊吓或受伤的雁喻:作者此时的心情和受伤雁是一样的。(怎就天快亮了) 作者用了:并列递进+承接递进。 12,大结句: 喝火令有什么作用呢,很关键的:从语言艺术上来欣赏,喝火令不是直接来叙述,“情由景生”“景在情中”,这是一首结构精美工巧之作佳词。 还是一首描写离情别苦的闺怨词“景为情设”。 黄庭坚的喝火令 词题叫:“见晚情如旧”写给北宋最有名的歌妓:谢才英。 注: (1)一正一反指:上衬句叙合,上对应句叙离,下衬句叙离,下对应句叙离。 (2)一反一正指:上衬句叙离,上对应句叙合,下衬句叙合,下对应句叙合。 喝火令只有黄庭坚一谱,凡不按黄谱作法与布局是不对也…
2万
梅花宝剑 发表于 2020-09-18 06:26 一首喝火令把秋景写尽!
6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