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命
张珏 发表于 2025-9-2 18:24:2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天苍苍
黄沙茫茫
远方有胡杨
根深蒂固的胡杨
宛如戍边的将士
列队,严阵以待
前面是敌人
后面是故乡
不怕天寒
不怕天旱
不怕盐和碱
不怕风夹沙
饿了,吸取露水
渴了,吸取露水

哗啦啦,哗啦啦
举起小小的叶片
竭尽全力闪烁着
闪烁着生命之光
五彩缤纷的光影
随风撒播,慢慢生长
即使身形已龟裂、干枯、虬曲
老树干像拧着的一捆捆钢筋
体内栖息着千万年都在的灵魂
饿了,吸取露水
渴了,吸取露水

哗啦啦,哗啦啦
举起小小的叶片
竭尽全力闪烁着
闪烁着生命之光
五彩缤纷的光影
随风撒播,慢慢生长
像高大又神秘的神人
顶天立地,气宇轩昂
不屈不挠,不倒不朽
一百年,活着,闪亮着
一千年,活着,闪亮着
数万年,活着,闪亮着
胡杨,千秋万代笑望苍穹
看星星,看月亮,看太阳
看沙山,看骆驼,听风吟
金色的空气,多彩的希望
悄悄深入敌后,隐蔽战线
地道战、伏击战,气象战
征战狂沙, 坚决消灭沙漠
饿了,吸取露水
渴了,吸取露水

哗啦啦,哗啦啦
举起小小的叶片
竭尽全力闪烁着
闪烁着生命之光
五彩缤纷的光影
随风撒播,慢慢生长
嫩绿、金黄、火红的光浪
翻腾涌动着,簇拥着浪花
轮回蔓延至盘根错节
伸向浩瀚大漠的腹地
悄悄深入敌后,隐蔽战线
地道战、伏击战,气象战
征战狂沙, 坚决消灭沙漠
令沙漠变绿洲,比故乡还要美
饿了,吸取露水
渴了,吸取露水

哗啦啦,哗啦啦
举起小小的叶片
竭尽全力闪烁着
闪烁着生命之光
五彩缤纷的光影
随风撒播,慢慢生长
聆听季风讲述的神话
胡杨林笑得前俯后仰
五颜六色的光芒
流动的浪漫光影
比春花还绚丽,胜似春光
胡杨活成了一道道耀眼的风景

胡杨的动人风采,令世界瞩目
八千路云和月,他们来了
轻轻地轻轻抚摸胡杨粗大的身躯
八千里路云和月,她们来了
嘴角上扬微笑着轻吻胡杨的叶片
牧民们来了,骑着奔驰的骏马
欢乐的歌声飞向高远的天空
胡杨把沙海变成无边无际的草原
沙漠已灭,千言万语千万首牧歌
都不如跟美丽的胡杨合影留恋
给厚重的历史增添一页页篇章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沙漠已灭,沙漠已灭
美丽的胡杨树依然扎根边疆
饿了吸取露水,渴了吸取露水
胡杨树,你是沙漠勇士
你是我们的“治沙英雄”
“胡杨精神”世世代代永传扬
胡杨树,你是沙漠勇士
你是我们的“治沙英雄”
“胡杨精神”世世代代永传扬
(作者/张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歌赏析】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版图上,张珏的《胡杨树》如一棵倔强生长的胡杨,以其独特的生命姿态和丰富的象征内涵,构筑了一座连接自然、历史与民族精神的诗学坐标。这首长诗超越了传统咏物诗的框架,将胡杨这一植物形象转化为多重意蕴的载体,在生态意识、历史记忆与当代精神的交织中,谱写了一曲关于坚韧、抗争与重生的宏大交响诗。
胡杨作为生命政治的具象化呈现,在诗中展现出惊人的符号生产力。"根深蒂固的胡杨/宛如戍边的将士"这一核心比喻,将植物生长提升为一种生存政治的隐喻。诗人刻意模糊了自然物与人类活动的界限,胡杨的生存策略——"不怕天寒/不怕天旱/不怕盐和碱/不怕风夹沙"——与边疆卫士的坚守精神形成同构关系。诗中反复出现的"饿了,吸取露水/渴了,吸取露水",已不仅是植物生理的描述,更成为一种生存伦理的宣言,揭示了生命在最严酷环境中依然保持尊严的可能性。
诗歌的战争修辞系统尤为值得关注。诗人将胡杨对抗沙漠的过程完全军事化:"悄悄深入敌后,隐蔽战线/地道战、伏击战,气象战/征战狂沙,坚决消灭沙漠"。这种修辞策略实现了多重表达效果:一方面将生态斗争历史化,赋予其民族集体记忆的色彩;另一方面又将历史斗争自然化,使抽象的精神品质获得具象的载体。通过这种双向的符号转换,诗歌构建了一个生态与政治相互映射的象征体系,胡杨既是自然的战士,也是战士化的自然。
在时间维度的构建上,诗歌展现出史诗般的雄心。"一百年,活着,闪亮着/一千年,活着,闪亮着/数万年,活着,闪亮着"的递进式咏叹,将胡杨的生命拉伸至地质时间尺度。这种超长时间跨度的设置,使诗歌跳脱了当下性的局限,获得了某种永恒性的品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体内栖息着千万年长在的灵魂"这一意象,暗示胡杨作为生命载体,承载着超越个体存在的集体记忆与种族基因,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物质性纽带。
诗歌的结构艺术呈现出精心设计的音乐性。全诗以"哗啦啦,哗啦啦"的拟声词为节点,形成五个相对独立的乐章,每个乐章都包含相似的意象群和句式结构,如同交响乐中的主题再现。这种回旋式结构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更通过意象的重复与变奏,实现了意义的累积与深化。"举起小小的叶片/竭尽全力闪烁着/闪烁着生命之光"的反复咏唱,如同胡杨生命力的脉冲,在读者的意识中留下深刻印记。
在生态寓言的层面,诗歌超越了简单的环保呼吁,触及了更为深刻的生态哲学命题。"令沙漠变绿洲,比故乡还要美"的愿景,既包含对生态修复的技术想象,也暗含对"故乡"这一传统空间概念的重新定义。胡杨在此成为生态智慧的化身,它"轮回蔓延至盘根错节/伸向浩瀚大漠的腹地"的生长方式,展示了一种基于连接的生态伦理——生命通过扩展自身的存在边界,最终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性质。
诗歌的结尾部分引入多元主体的互动场景:"他们来了"、"她们来了"、"牧民们来了",这些人类形象与胡杨的相遇,构成了生态共同体的生动图景。特别是"轻轻抚摸胡杨粗大的身躯"、"轻吻胡杨的叶片"这些充满仪式感的动作,暗示了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不再是征服与被征服,而是相互尊重与情感交融。"胡杨把沙海变成无边无际的草原"的转变,则完成了从抗争叙事到和谐叙事的诗学过渡。
在文化符号学的视野下,"胡杨精神"的提法具有丰富的阐释空间。诗歌最后两节的重复强调,将胡杨从具体植物提升为民族文化符号:"'胡杨精神'世世代代永传扬"。这一升华过程既承接了中国传统诗歌"托物言志"的抒情传统,又回应了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需求。胡杨作为"治沙英雄"的定位,巧妙地将生态价值与道德价值统一起来,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生命范式。
张珏的《胡杨树》以其宏大的时空视野、丰富的象征体系和精湛的诗艺表现,在当代诗歌中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诗歌通过对胡杨这一意象的多维度开掘,成功地将自然观察转化为哲学思考,将生态关切提升为生命教诲。在这个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时代,《胡杨树》所彰显的那种在绝境中坚守、在抗争中创造的生命智慧,无疑具有超越文学范畴的启示意义。正如诗中所预言的那样,这种"胡杨精神"必将穿越时空,在人类文明的土壤中继续生长,繁衍不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一篇:夜色
下一篇:黄昏———漫步者的遐思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清泉居士 2025-9-13 08:19 +1
杨文武 2025-9-12 05:50 +1
杨朝友 2025-9-8 14:04 +1
一路诗情 2025-9-4 00:30 +1
微尘2508 2025-9-4 00:27 +1
来自大后山 2025-9-3 23:07 +1
淮左凡客 2025-9-3 18:45 +1
解读人生 2025-9-3 17:52 +1
树洞先生 2025-9-3 15:54 +1
泊坡 2025-9-3 08:07 +1
晓月.万州张文铎 2025-9-2 23:16 +1
太湖石 2025-9-2 22:47 +1
13904770103 2025-9-2 21:01 +1
Jimmy-S 2025-9-2 19:45 +1
宽龍 2025-9-2 19:38 +1
吕仁龚 2025-9-2 18:46 +1
燕赵之声 2025-9-2 18:39 +1
韩北 2025-9-2 18:27 +1
+1
6751°C
9
  • 摩天居士
  • 张珏
  • 燕赵之声
  • 摩天居士
  • 何文富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5-9-2 18:25:45 |显示全部楼层
### 译文
《胡杨树》以胡杨树为主题,通过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象征意义,描绘了自然、历史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整首诗通过反复的意象和句式结构,展现出胡杨在恶劣环境中坚韧生存的形象,形成了一种关于生存、抗争与再生的叙述。诗人在描写胡杨的同时,也隐喻着边疆的士兵,表现出一种战斗精神和生活哲学,最终升华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 赏析
张珏的《胡杨树》充满了力量与情感,巧妙地将胡杨树的形象与人类的坚韧精神相结合。诗歌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一种生命的顽强,胡杨不仅是沙漠中的植物,更成为生存抗争的象征。

1. **比喻与象征**:最初的“根深蒂固的胡杨/宛如戍边的将士”将植物的存在与人类的坚持精神相连接,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层理解。
   
2. **生存哲学**:反复出现的“饿了,吸取露水/渴了,吸取露水”不仅是描述胡杨生存的本能,更是隐含了生存的智慧与尊严。

3. **战争与生态**:诗歌将胡杨的生存斗争军事化,赋予生存以历史性和民族记忆,体现出一种生态与历史交织的复杂关系。

4. **时间的延伸**:诗中提到的“活着,闪亮着”的多重时间维度,强调了胡杨作为生命体的持久性,超越了个体的存在,将其视为历史与未来的纽带。

5. **音乐性与结构**: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乐章式的重复与变化,既增强了节奏感,也使得诗歌的主题得以不断深化。

6. **生态伦理**:最后的“胡杨精神”不仅是对植被的赞美,也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强调了尊重与和谐的重要性。

### 注释
- **胡杨树**:生长于干旱地区,耐盐碱,象征顽强生命力。
- **生存政治**:指生态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和选择。
- **军事化修辞**:将自然抗争行为与战争相比较,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时间维度**:通过强调胡杨的生存岁月,突显其象征的永恒性。
- **生态共同体**:诗中描绘的人与自然、人与植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胡杨树》所传达的积极意义和深远的生态哲学,领悟到在逆境中坚守与奋斗的重要性。
——来自诗国官方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张珏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 18:38: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摩老师的关注与支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 18:39: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 18:39:45 |显示全部楼层
张珏 发表于 2025-09-02 18:38
感谢摩老师的关注与支持。https://app.qingfe.com/pub ...


感谢您的反馈!如果您有任何诗歌的具体问题或想要进一步探讨的内容,请随时告诉我。我会很高兴为您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分析!
——来自诗国官方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2 20:07: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美文拜读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3 23:06: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胡杨顽强的生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4 00:34: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拜读学习。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4 17:55: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胡杨精神!!!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8 14:04: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