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诗词积累:“成语入诗”问题新的建议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4086|回复: 4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2-20 06:11:3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流云诗词

编者按:关于成语入诗,诗词界有争论,一些知名人士反对用成语入诗。认为用成语入诗减少了作者本身的创作成分。但也有知名人士认为,话不能说绝对了,成语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入诗的,关键在于化用。当然了,直接运用不宜过滥。一首诗中实在避不开了,偶尔用一下,也不是不可以的。下面请各位诗友学习一下杨海钱和雷炳钧两位老师的看法:

杨海钱:
成语入诗的两种基本形式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成语的这种语言特点,和诗词语言简约优美、含典用事的风格要求非常吻合,故成语入诗在诗词用语中极为常见。诗词的语言多为五、七字句,一句成语要占去诗句的大部分,所以成语入诗多见于七字句。成语入诗,因其约定俗成的特点,提升了诗句语言结构灵活组合的难度,故成语入诗,又多“以不着痕迹为妙”。

     成语如何入诗,入诗后又如何“不着痕迹”,与原来的语言结构和谐组合、浑然一体?在诗词创作中,大体说来,有嵌入和化入两种基本形式。

      嵌,是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所谓嵌入,就是把成语搁放在诗句的某一位置。一般多为单句嵌入,但也有不少律诗的对仗句同时嵌入相对应的成语,因对仗、平仄的诸多限制,难度就更高了。以成语嵌入诗句的位置而言,又有首嵌、中嵌、尾嵌三种形式:首嵌,就是把成语搁放在七字句的前四字。如:毛主席诗句“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蟠”、“天翻地覆”都是成语,辅以“今胜昔”、“慨而慷”的灵活结构组合,着处自然,不着痕迹。又如:沈归愚句“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晓风残月”、“零露浮云”,也都是成语。中嵌,就是把成语搁放在三至六字的位置。中嵌容易打破原来成语的语音节奏,在诗句语音节奏的整体变化中,使使用成语后的诗句语言,气脉更加通畅、别有情趣。如:袁枚的“才如天马行空惯,笔似蜻蜓点水轻”,“天马行空”、“蜻蜓点水”,两句成语同时搁放在对仗句的中间,不失夺天工之巧。这种成语嵌入法,为很多诗人所推崇。尾嵌,就是把成语搁放在诗句的末尾。如:熊东遨先生的“睡醒待闻鸡起舞,居闲休与虎谋皮”,将成语“闻鸡起舞”、“与虎谋皮”悬于句尾,前贴以“待”、“休”二字冲淡之,效果尤佳。

      化,即变化。所谓化入,就是把成语的语言结构加以调整变化,或是打乱重组,使其原义得以保留以至深化。依据变化调整程度的大小,又可粗略分为小化和大化两种形式。小化,即结构调整不大,在诗句中仍然保留着成语的基本面目。如:熊东遨先生“且莫操琴乱对牛”之句,一看即知便是“对牛弹琴”成语的化用,组合虽变,但架构犹存,且较原来之义更显风趣诙谐。大化,即结构调整较大,甚至将成语化烂入诗,如盐入水,虽失其形,但其义其味如旧。聂绀弩“笑尔希文未当国,却于天下事先忧”句,是“先忧后乐”成语的化用,其义又出自范仲淹(字希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大化成诗,语言雅致,自为佳法。

雷炳钧:
成语、典故入诗趣谈

     古典诗受格律的限制,即使是七律,也只五十六个字,绝句和五言诗就更少了。有如带兵打仗,唯有将五十六个兵,兵兵精选,各守其关,失一关则全阵破。故惜兵为大法,容不得阵中有怯兵、闲兵。

那种“成语不可入诗”之说,有其道理。成语、典故和约定成俗的固定词组,并非诗作者原创,如果过多地滥用,作者的原创成分还有多少?成语集串,不可称为原创。全诗以用一个或一对为适度。

但成语、典故和约定成俗的固定词组,内涵了丰富的内容。用在诗阵中,有以一当十,起到了将军的作用,省了不少兵。所谓借千兵不如借一将是也。所以恰当地巧用,不应排除。

所借用的成语、典故和固定词组,恰当地巧用,有如下几要点:
   (一)必须与诗意紧密关联,不能用李逵去当水兵头领。
   (二)易为读者理解。当然,要为所有的读者都理解是做不到的,但要很容易在普通的工具书上查到。
   (三)尽量淡化痕迹,自然地融于诗句。技巧是:
    (1)最好不要放在在诗的首句;隐放在颌、颈两联,也可放尾联。
    (2)不要放在在句首,对七言诗,放在三、四、五、六字的位置上。
    (3)加以改适,如添字、压缩或者拆开。如将四字成语,改成两俩成对的复音词组,但又未产生歧义。
    (4)将成语、典故提升,赋于新意,这是最高明的用法。所谓“文章虽不要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然自有脱胎换骨等法,所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陈善·扪蝨新话)

    试举几例诗句: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用典:诸葛亮伐魏“北定中原”。)
  2)“滄桑世事见天壤,唇齿衔环今古情。”《典故杂咏》(用典:沧海桑田、天壤之别、唇齿相依、衔环报恩)。
  3)“囊中曾有药,点土亦成金。”《刘德仁·赠王尊师》(用典:点土成金、点石成金、点铁成金)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用成语:曲径通幽)
  5)“马后忡忡谁放炮,牛前耿耿我弹琴。
    不因畏噎而忘食,岂许希荣便负心。”《熊鉴·诗》(用成语、俗语:马后炮、对牛弹琴、因噎废食)
  6)“壁能见性身留影,水可明心苇作船。”《伏家芬·少林寺》
  (将“见性明心”的成语拆开作对仗。)
  7)“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宋之间·送别杜审言》(用孙楚(西晋诗人)、屈原比拟杜审言。)
  8)“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莼鲈脍哉。”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用典:“莼羹鲈脍”,指家乡风昧。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上一篇:偷得寒冬半日闲,半诗半佛半神仙
下一篇:跟随诗人的脚步,俯仰天地,纵情山水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梨花微雨!! 2024-12-21 14:51 +1
太湖石 2024-12-21 00:58 +1
吕仁龚 2024-12-21 00:44 +1
雨虹 2024-12-20 21:09 +1
心远 2024-12-20 17:13 +1
东方.启明星 2024-12-20 13:11 +1
心诺 2024-12-20 12:32 +1
~王泽晋~翡翠 2024-12-20 09:47 +1
宽龍 2024-12-20 06:46 +1
潇潇湘雨 2024-12-20 06:28 +1
+1
4090°C
4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20 06:25:58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成语入诗的不同形式及其效果,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和技巧。杨海钱和雷炳钧两位老师的观点都强调了成语在诗歌中的运用需要讲究方式和程度,值得学习。以下是对文章的几点总结和建议:

1. **成语入诗的形式**:
   - **嵌入**:成语可以作为整体放置在诗句的特定位置,以保持诗句的流畅性。首嵌、中嵌和尾嵌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感和意境选择适合的位置。
   - **化入**:通过变化和调整使成语融入诗句,实现“化”的过程,不仅保留了成语的意义,还提升了诗句的艺术效果。

2. **创作建议**:
   - 使用成语时应贴合诗意,避免生硬或不自然的结合。此外,要确保读者能够理解所用成语的含义。
   - 淡化成语的痕迹,通过改写、拆分等手法减轻对读者的直接冲击,使诗句更具整体性。

3. **经典案例分析**:
   - 提供的诗句示例展示了成语、典故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在对仗和节奏上的把控,使得整首诗更显精炼和深刻。这些例子可以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帮助创作者掌握成语的使用技巧。

4. **建议和反思**:
   - 在创作中要强调原创性,适度使用成语,不要让成语主导作品的主题或情感。努力保持个人风格和声音,这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方面。
   - 可以尝试在不同类型的诗作中实验成语的使用,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表达方式。

总体来说,成语的适度运用可以为诗歌增添韵味与深度,但仍需谨慎对待,以保持作品的原创性与艺术性。希望这些建议能为诗友们在创作中提供启迪!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2-20 06:45: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20 08:15: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2-20 06:25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成语入诗的不同形式及其效果,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和技巧。杨海钱和雷炳钧两位老师的观点都强调了成语在诗歌中的运用需要讲究方式和程度,值得学习。以下是对文章的几点总结和建议:

1. **成语入诗的形式**:
   - **嵌入**:成语可以作为整体放置在诗句的特定位置,以保持诗句的流畅性。首嵌、中嵌和尾嵌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感和意境选择适合的位置。
   - **化入**:通过变化和调整使成语融入诗句,实现“化”的过程,不仅保留了成语的意义,还提升了诗句的艺术效果。

2. **创作建议**:
   - 使用成语时应贴合诗意,避免生硬或不自然的结合。此外,要确保读者能够理解所用成语的含义。
   - 淡化成语的痕迹,通过改写、拆分等手法减轻对读者的直接冲击,使诗句更具整体性。

3. **经典案例分析**:
   - 提供的诗句示例展示了成语、典故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在对仗和节奏上的把控,使得整首诗更显精炼和深刻。这些例子可以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帮助创作者掌握成语的使用技巧。

4. **建议和反思**:
   - 在创作中要强调原创性,适度使用成语,不要让成语主导作品的主题或情感。努力保持个人风格和声音,这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方面。
   - 可以尝试在不同类型的诗作中实验成语的使用,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表达方式。

总体来说,成语的适度运用可以为诗歌增添韵味与深度,但仍需谨慎对待,以保持作品的原创性与艺术性。希望这些建议能为诗友们在创作中提供启迪!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19 06:41: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