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 金牌会员

主题

好友

5万

积分
方明 发表于 2021-8-30 18:59:5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黯然,心神沮丧貌。此联的意思是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难道不好吗?为什么所引起的秋怀秋思却这样令人心神沮丧呢?首联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颔联不直接作答,却承首句描绘“节物”。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趣。

那么,究竟为什么心绪黯然?颈联承第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两句,先须了解“感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当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如果说上句的表达较为含蓄,那么,下句的表达则变得清晰起来: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这里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白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

尾联是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鹿车,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两句意谓:我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诗人以“贤者避世”的想法,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乐府纪闻》云:“欧阳永叔中岁居颍日,自以集古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于五物间,称六一居士。”参照这一记载,可以清楚看出,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既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文公语录》云:“欧阳公文字好者,只是靠实而有条理也。”“实而有条理”就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它就像蚕吐丝为茧,层层倾吐,一丝不乱;章法严谨,丝尽茧成。《雪浪斋日记》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这一联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不仅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那样的自然美景,也有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成都曲》)那样的市井侧影,可谓高度精练,清新自然。

(傅经顺)




上一篇:我自横刀点评诗词群比赛(八)
下一篇:评论歌曲《太湖是一朵莲》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冰心陈 2021-8-31 06:16 +1
人参娃 2021-8-31 05:06 +1
徐和平 2021-8-30 22:51 +1
詹义清 2021-8-30 21:50 +1
一江风月 2021-8-30 20:37 +1
西楼老汉 2021-8-30 19:48 +1
金祥文 2021-8-30 19:36 +1
+1
1150°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