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格律检测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鉴赏学习
| 从毛泽东诗词感悟伟人家风
楼主:
方明
|
查看: 1409
|
回复: 0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鉴赏学习
›
从毛泽东诗词感悟伟人家风
从毛泽东诗词感悟伟人家风
[复制链接]
方明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方明
金牌会员
主题
好友
5万
积分
方明
发表于 2021-8-21 18:25:32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1409
|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者:汪建新
中国妇女杂志
回顾历史,毛泽东的家风家教思想在我们党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仅从毛泽东和家风有关的诗词作品中,就能感悟和解读他的伟人家风。
严父慈母恩难忘
毛泽东深受母亲文七妹的影响。他曾说:“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她待人忠厚、和善、贤良、勤劳节俭。”他还说:“我小的时候,妈妈就常常教育我‘夹紧尾巴做人’,这句话很对,我也时常对同志们讲。”
毛泽东自幼孝敬母亲。1918年,文七妹得了淋巴腺炎。8月初,毛泽东匆匆回乡探望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毛泽东曾给舅舅文玉瑞和文玉钦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不能跟前服侍尽孝的酸楚。1919年春,弟弟泽民和泽覃护送母亲到长沙看病,毛泽东再忙也尽力抽时间陪护母亲,还特意带母亲去照了一张合影。
1919年10月5日,文七妹不幸病逝。噩耗传来,毛泽东立即赶回韶山。他跪守在慈母灵前,挥泪写下了一生中最长的一首诗《四言诗·祭母文》。这是一篇念颂母亲的绝唱。毛泽东将自己的痛苦、悲伤、思念、悔恨、感恩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写好《祭母文》后,他意犹未尽,又写了两副挽联。第一副挽联为:“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第二副挽联为:“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后来,毛泽东在给好友邹蕴真的信中,对母亲的高尚品德仍念念不忘。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勤劳节俭,精明能干,但性格刚烈,脾气暴躁。毛泽东反对父亲的专制行为,有时会顶撞父亲,但不能由此推断毛泽东不喜欢父亲,他对父亲的尊敬和孝顺是很深沉的。他从父亲的持家立业中,深深体会到农民的艰辛。父亲的严格要求,使毛泽东学会吃苦耐劳,这让他终身受益。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县城就读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行前,他抄录了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把原诗中的“男儿”改成“孩儿”,儿子在父亲面前永远长不大;他把“死不还”改成“誓不还”,中国人都忌讳“死”这个字,毛泽东很在乎父亲的感受。仅从这两个字的改动,就能感受到毛泽东对父亲的孝顺。毛泽东借此抒发雄心壮志,也对父亲郑重承诺:你让我求学,我一定发奋努力,学有所成,不负厚望。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毛泽东与杨开慧伉俪情深,毛泽东为杨开慧写过三首诗。1920年冬婚后不久,毛泽东为杨开慧填了第一首词《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上阕以一个“愁”字入手,表达思念之深切;下阕以一个“泪”字收笔,写出思念之苦涩。这是毛泽东诗词中唯一一首纯粹属于婉约格调的作品。
杨开慧是个贤妻良母,但她同时又是中共第二个女党员,身兼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工作。她感情细腻,渴望得到丈夫的关爱,而毛泽东则认为儿女情长会削弱革命意志,希望杨开慧不要过分依赖他,于是抄写了元稹的《菟丝》给杨开慧。诗中一句写道:“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这让杨开慧感到委屈。
1923年底,毛泽东奉中央通知,要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的“一大”。临行前,他满怀深情写了《贺新郎·别友》。全词围绕着一个“别”字展开,充满了离情别绪。“知误会前番书语”一句,指毛泽东抄赠元稹的《菟丝》那件事,毛泽东很坦诚地进行了自我检讨,夫妻矛盾很快就烟消云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是他对杨开慧的深沉抚慰。“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使命感促使毛泽东从个人的情感中挣脱出来,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眼角眉梢都似恨”“凭割断愁丝恨缕”,用了两个“恨”字,爱之深,恨之切。全词始发于情,而终归于理,刚健中含柔情,婉约中寓豪放,使儿女情长得到升华。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壮烈牺牲。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肝肠寸断,仰天长叹:“开慧之死,百身莫赎。”1957年5月,毛泽东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的追思超越了个人私情,升华到了更高更广更宏伟的境界。“我失骄杨君失柳”,章士钊曾经请教毛泽东,“骄杨”两个字怎么理解?毛泽东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1963年9月1日,毛岸青和邵华请求毛泽东抄写《蝶恋花·答李淑一》给他们留念,毛泽东提笔写成“我失杨花君失柳”。两人提醒:“不是‘骄杨’吗?”毛泽东称,“杨花”也很贴切。称“骄杨”,是共和国领袖对一个革命烈士的颂扬,这是于公而言;“杨花”属于夫妻之间的昵称,这是丈夫对妻子的爱恋。毛岸青、邵华感慨道:“称‘骄杨’表达了爸爸对妈妈的赞美,称‘杨花’又表达出爸爸对妈妈的亲近之情。”
舐犊未必不豪杰
毛泽东对子女要求很严格,强调“吃苦、求知、进步、向上”。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毛泽东得知噩耗时,凝望着窗外已经萧条的树枝,低吟起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1960年11月25日下午,毛泽东在一株松树下,低声唱出京剧《李陵碑》中杨继业的几句唱词:“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盼娇儿不由人珠泪双流;七郎儿回雁门搬兵求救,为什么此一去不见回头?”这一天是毛岸英牺牲10周年纪念日。
1954年,毛泽东送儿媳刘思齐去莫斯科大学深造。刘思齐很孤独,经常生病,后转回北京大学俄语系学习。1959年8月6日,毛泽东又给生病的刘思齐写信,抄录了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毛泽东写道:“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1962年2月,刘思齐和杨茂之结婚,改名刘松林。毛泽东把新作《卜算子·咏梅》抄给他们作为贺礼,勉励他们要乐观向上、积极生活。
1959年,邵华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毛泽东经常和她谈史论诗。在谈到曹操父子时,毛泽东对她说:“我喜欢曹操的诗。曹操的诗词,直抒胸臆,豁达潇洒,应当学习。”1962年6月3日,得知邵华身体不好,情绪低落,毛泽东给邵华写信,劝她:“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
1954年暑假,毛泽东让江青带李敏、李讷去北戴河度假。毛泽东写信给李敏她们,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不久,毛泽东来到北戴河,带着李敏和李讷下海游泳。畅游之余,写下了大气磅礴的《浪淘沙·北戴河》。
1958年1月,李讷住院手术,术后伤口感染,高烧不退。2月3日,毛泽东给李讷写信,鼓励她:“害病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这是意志不坚决,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转,心情也好转,世界观又改观了,豁然开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你以为如何?”毛泽东还抄录了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的诗句来勉励她:“为你的事,我尚未睡。现在我想睡了,心情舒畅了。诗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这里有意志,知道吗?”
1963年初,李讷给父亲写信,剖析自己的思想状况,还谈到读《庄子·秋水》的感想。庄子在《秋水》篇中叙述了一个妄自尊大的河伯的故事,李讷读后触动很大。毛泽东立即给她回信,写道:“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为你祝贺!”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上一篇:
夏日对雨
下一篇:
我自横刀点评诗词群作业(十一)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风清扬
2021-8-30 03:59
+1
行者如歌
2021-8-22 17:52
+1
青竹
2021-8-22 11:30
+1
人参娃
2021-8-22 10:41
+1
不憨
2021-8-22 09:52
+1
梅花宝剑
2021-8-22 09:35
+1
+1
1409°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致母亲
[
新诗/现代诗
]
浅浅的爱深深的情
[
新诗/现代诗
]
活在当下
[
新诗/现代诗
]
和心爱的人植物园赏花
[
新诗/现代诗
]
植物园的芍药梦
[
新诗/现代诗
]
亲爱的你是我一辈子深爱的人
[
新诗/现代诗
]
立夏
[
新诗/现代诗
]
相思病
[
新诗/现代诗
]
真正懂你的人
[
新诗/现代诗
]
桃花山公园
[
新诗/现代诗
]
最美是你真爱是你
[
新诗/现代诗
]
我喜欢你
[
新诗/现代诗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典诗词
楹联书画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