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 金牌会员

主题

好友

5万

积分
方明 发表于 2021-8-2 14:43:4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版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赏析:

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的山腰中,因此自号“半山”。钟山又叫北山,这首诗就是写他住在钟山时的闲适之情。

人们会发现,这首诗的重点在后面两句,而后面两句却又颇有点蹈袭前人的痕迹。那是怎么回事呢?

王维有两句诗说:“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刘长卿有两句诗说:“芳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那么,此诗的“细数落花”“缓寻芳草”是不是有抄袭唐人诗句的嫌疑?

宋、元以来,有些诗评家往往把两个诗人表面相同或相近的字眼拿来对比,硬指某人抄袭某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创作实践的。诗人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他注重的是当前的情和景;当前的情景是这样,他就按照现实的样子来写他的诗。至于古人的诗句,因为读得多了,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出现;这种潜意识通常会影响诗人的构思。因而有些句子完成以后,会不期而然地同古人在某些方面有暗合之处。这不是抄袭,更非有意为之。

王安石在北山闲居,日长无事,常到附近坐坐走走。诗开头说,北山把它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还是曲的塘岸,都显现出一片滟滟的波光。两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下面两句便写自己: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也因为心情悠闲,看见树上的残花一瓣瓣飘落地上,索性计着数,看看这会子工夫到底落了多少花瓣。待他感到坐倦了,便站起身来,缓缓向家走去。他此时一边走着,一边注意地上长的青草。春天快过去了,比起前些时,草地的面积又扩大了,草也长高了。他走走停停,悠然自适,也不知这回家的路到底走了多少时间。

这就是他面对此时此景写出来的诗。他哪里想到要去蹈袭前人呢?

当然,“坐久落花多”“芳草独寻人去后”或其他近似的句子,很可能在他的潜意识里暗暗出现,但终究来说,他是写自己的诗。

用“细数落花”来摹写“坐久”,不仅形象很美,而且构思精细。用“缓寻芳草”来解释“归迟”,不仅大有理由,而且写尽闲适之情。《三山老人语录》云:“欧公(欧阳修)‘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过溪桥’与荆公‘细数落花’诗联,皆状闲适,而王为工。”这个评价是公允的。

(刘逸生)




上一篇:老舍《自传难写》
下一篇: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人参娃 2021-8-3 08:51 +1
极品酝酿 2021-8-3 08:07 +1
书香 2021-8-3 07:04 +1
都山 2021-8-3 06:51 +1
徐和平 2021-8-2 21:06 +1
金月浩荡 2021-8-2 20:36 +1
古月一鸣 2021-8-2 20:17 +1
詹义清 2021-8-2 20:01 +1
食为天 2021-8-2 19:56 +1
金祥文 2021-8-2 18:01 +1
酹江月 2021-8-2 17:50 +1
洋河居士 2021-8-2 17:13 +1
梅花宝剑 2021-8-2 16:42 +1
+1
1516°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