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天地 | 宋仁宗“庸庸碌碌”度过一生,为何他治下的很多臣子都...
  • 楼主: 摩天居士 |查看: 226|回复: 0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0-4-18 03:19:5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宋仁宗“庸庸碌碌”度过一生,为何他治下的很多臣子都比他有名?


宋朝整个朝代,除了开国的宋太祖赵匡胤,篡位的宋太宗赵光义,以及成为了金人阶下囚的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还有南宋开国之主宋高宗赵构之外,其他的君主,似乎存在感都非常低。


1f178a82b9014a90403ff37ee0d3bc14b21bee1f.jpg

不过,宋朝经济繁荣,有钱;人口增长迅速,人多。这是宋朝的优势,也恰恰符合“无为而治”的结果。君王们只要例行节俭,循规蹈矩,不瞎折腾,在没有出现强大外患的情况下,光阴也就那么过去了。


宋仁宗就是这么一位守成之主,对外没有发动过重大战争,对内也没有进行重大革新。而并不严重的辽夏外患,也正好时刻提醒一下仁宗,还没到贪图享乐的时候。


宋仁宗时期,发生的最大事件,也就是西夏李元昊在边境挑起的第一次宋夏战争。但是,仁宗朝人才挤挤,赵祯派韩琦、范仲淹挂帅西征。嗯,嗯,然后么,宋军一如既往的正常发挥,没打过。在西夏军队的进攻下,宋军连续在延州之战(又称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中失利,两位名臣也因此遭贬。


好在,宋军还是有辉煌时刻的。定川寨之战中,西夏分出一支军队,直逼关中。这支西夏军走到原州(今甘肃镇原)时,被当地知州景泰一举全歼。李元昊的进攻战略被破坏,失去了斗志。


西夏毕竟是一莞尔小国,经济贫乏,连续打了三年之后,国力疲敝。而宋朝却是人口众多,兵力雄厚,补给充足。李元昊权衡之后,向宋朝议和称臣,史称“庆历和议”。宋朝有钱,答应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两万斤。


此次宋夏议和,对于宋仁宗而言,不算丢人,但也实在谈不上是什么光彩之事。如果宋仁宗跟西夏杠上了,一定要灭了西夏,也未必不能。范仲淹属乌龟的,防守为主,但韩琦、狄青还是很能打的。如果北宋灭了西夏,那宋仁宗的名气应该会涨一大截。


d043ad4bd11373f075407ca9e8abcefdfbed0437.jpg

当时,宋军对西夏三战连败,北方的辽国一看,也想趁机捞点好处,于是派大将萧惠陈兵宋辽边境。宋仁宗早有准备,马上派人议和。仁慈的人通常有一个毛病,就是没有坚定、明确的立场,缺乏决断,摇摆不定。所以,宋辽之间的议和颇为波折。


最后,双方几经来回,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终于达成了和议。宋朝提出,如果辽国能迫使西夏向宋臣服,则每年增岁币金帛二十万,否则,只增十万,史称“重熙增币”。


宋仁宗的“懦弱”,倒是成功挑拨了西夏和辽之间的关系。李元昊不满辽国趁机渔利,转而骚扰大辽边境,主动与宋达成了“庆历和议”。而辽国为了多拿十万岁币,先后发动了三次对西夏的战争,就是结果有点惨,皆败。果然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呀,辽国在宋朝的糖衣炮弹下,也衰弱了。


宋仁宗则成功将宋夏、宋辽危机转化为了辽夏之争。看来,有时候示弱,也并非坏事。


之后就是皇祐年间的侬智高反宋之战。


侬智高的父亲,在现代的广西一带建立了一个小国“长生国”,其父自称皇帝。最初,他们依附越南李朝,后来又宣布独立。李朝就派兵突袭,抓了侬智高的父亲。


侬智高向北宋求助,要求归附宋朝,救出父亲。但是宋仁宗,嗯,怕打仗呀,怕激怒大越,不许。李朝得知消息,就派兵又抓了侬智高。于是,侬智高臣服李朝。之后,侬智高在宋、越之间摇摆不定。


到了皇祐四年(1052年),侬智高起兵攻宋,一路势如破竹,席卷广西、广东,并直指湖南。宋仁宗无奈,只得调西军狄青南征。侬智高很快被狄青击败,逃亡大理。两年后,被大理国处死。侬智高叛乱平息。


宋仁宗在位四十余年,可圈可点的事迹,也就是这三件事了,的确没什么出彩之处。其余的,无外乎就是朝内的君臣之争,后宫的妃嫔争宠。


359b033b5bb5c9ea705c154b9f9d33063bf3b311.jpg

宋仁宗不喜杀戮,很少处死大臣。因此,在仁宗朝,谏官、大臣是最幸福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据理力争。范仲淹、包拯之类性格的人,大行其道。宋仁宗虽然仁慈,但也并没有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胸襟,所以,把仁宗惹烦了,他会把惹他的人给贬到外地去。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枢密院和中书门下的宰辅重臣,更换频繁。进而导致了每位宰辅大臣所制定的政策,都很难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在一派祥和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下层官吏和百姓的无所适从的窘状。


而且,宋仁宗的仁政还导致一个问题,官员、军队冗余严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官吏最高薪的一个朝代,国家收入的七成都给官员、士兵发工资了。这就必然会导致民生投入不足,最底层老百姓的福祉受到影响。


同时,宋仁宗疏于对官吏的惩戒,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宋朝表面的繁荣,是以更多百姓的牺牲为代价的。虽然看似宋朝人口增长快速,但是,百姓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更多是供给了官吏士大夫阶层,百姓自己所能留下的,并不会太多。这一积弊,到了宋徽宗时期,是更加的严重。


最终,这就导致了一个危机,那就是财富集中到了官僚士大夫手中,底层百姓也就是温饱,而最顶层的大宋朝廷,同样面临财政危机。正如宋代叶适所言:“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而财用始大乏。”


bd315c6034a85edfaed9674000f08c25dc5475a2.jpg

宋仁宗的后宫,同样如历朝历代一样,并不平静。只是,仁宗仁慈,所以,很少有非常激烈的事件发生,更少有大肆的杀戮。不过,即使是这样子,还是发生了坤宁宫事变。


有一天夜间,仁宗夜宿坤宁宫,由曹皇后陪伴。突然,宫中大乱,火光闪动,还有惨叫之声连绵不绝。仁宗慌乱躲入厅房避险,而曹皇后则临危不乱,指挥宫女、太监设置障碍,严密把守,并派人去搜集灭火用的水,防止匪徒纵火。


最后,当乱匪靠近坤宁宫时,众太监、宫女在曹皇后的重赏之下,一拥而上,才发现闹事的仅仅是四个醉酒的宫廷侍卫。这四人醉酒后,在宫内乱砍乱杀,引发骚乱。正在这个时候,宋仁宗素来宠爱的张美人突然赶至,以己之身,护住了仁宗。这位张美人能歌善舞,素来为仁宗喜爱,此举更是令仁宗大为感动。


随后,四名醉酒的侍卫被当场射杀三名。原本为了查清真相,要活捉逃走的一名,但这名侍卫随后被宦官杨怀敏发现并杀死灭口。而杨怀敏在张美人手下当差。最后,因为没有活口,也查不到什么,只能拿皇城守卫杨景宗、宦官杨怀敏、入内副都知郑保吉开刀,贬官外放了事。


之后,有人将矛头指向了曹皇后,说是曹皇后当晚表现过于淡定,肯定是曹皇后指使的。而张美人不顾安危,护驾有功,应获封赏。这……好在,仁宗朝的最大好处就是大家可以直舒己见,大不了被贬官外放了事。于是乎,又有人据理力争,提出这是有人意图废后,然后拥立张美人为皇后,是阴谋。


aa64034f78f0f7362548e45b41f1361feac41364.jpg

宋仁宗么,不愧是和稀泥的高手,他应该早看出来了,曹皇后身为皇后,根本没必要自导自演这么一出戏,还让自己处于被人构陷的危险之中。只有张美人,才有动机,也可得利。但是,宋仁宗宠爱张美人,最后以四名侍卫不明动机骚乱为由结案。


原则性太强不好,不过,太没原则了,必然也做不出什么大成就,宋仁宗就是这么一个人。宋仁宗手下,绝对人才济济,原本他可以做出很多更伟大事迹,但是都完美错过了。


范仲淹曾经在庆历年间提出了十大新政,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可是,在新政实施一年多之后,因为反对势力庞大,不了了之。由此也可见,宋朝那些霸占了大量土地,占着官位,却无所事事的人,势力有多么的强大。所以,仁宗朝看似繁盛的背后,却充满了危机。


宋仁宗仁慈,却有些懦弱,所以,一生也没能干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好在,他当政之时,比较节俭自律,且广开言路,诤臣和奸佞都可以直言不讳。正所谓兼听则明,所以,宋仁宗当政四十余年,没干出什么大事,也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差错。


宋仁宗实行仁政,没有大兴文字狱,限制言论,所以,当时涌现了大批的名人大家。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六人就出自仁宗朝,文化一度繁盛到了一个高峰。宋仁宗的声望,此时相较这些名人大家,诸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包拯、苏轼、苏辙,甚至于文彦博、吕夷简、韩琦、狄青、沈括等人,的确显得有点小呀。


b7fd5266d0160924428db33698a3b0fce7cd3499.jpg

估计大家唯一能记住宋仁宗的就是包青天《狸猫换太子》中,那个一出生就被用狸猫换走的小娃娃。即使是这样,宋仁宗还是借了包拯的光辉呀,的确有点惨。


来源百家号:奕天读历史

+1
226°C
沙发哦 ^ ^ 马上




上一篇:电视剧《清平乐》热播,这些你知道么?
下一篇:《清平乐》仁宗这个违法行为,历史上存在吗?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风清扬 2020-4-19 06:52 +1
夕羊子 2020-4-18 07:16 +1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